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朋友圈展开了一场关于“英语好与读文献”的大讨论👇
一种感觉是:没关系,没差别👇
跟英语好不好没什么关系
读文献是熟能生巧的套路,阅读速度也就跟词汇量有点关系
英语不好➞每个词都不认识连起来是什么鬼?英语好➞每个词都认识连起来是什么鬼?没差啦。。。
一种感觉是:有关系👇
这还用问吗肯定是啊
词汇没有影响,主要是长句子
为此,我专门咨询了一位外教朋友(做学术的博士),他的答案是👇
划重点👇:
英语好肯定对读文献是有帮助的
undoubtedly helps with literature reading speed....
但是呢,就像和所有语言的阅读一样,需要的不仅仅是看,更多的是大脑加工的过程
skills of processing, organizing, and synthesizing...
这些技能和语言并不相关
aren't really language-related
所以说,英语好的人也会纠结文献综述啊!!
struggle with literature
直到学会如何加工。。。
until...learn how to synthesize...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在阅读文献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专业领域的词汇,句子结构不确定,分文章和作者。有一些作者比较亲民,所用句式简单易懂;有一些作者出于各种原因,句子套句子,极其复杂,那么也需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
最快上手的部分是data analysis的过程,因为大家用的模型很多挺像的,描述的过程和处理的过程也有很多类似之处。
最闹心的是解释分析的过程,尤其是碰上一些深入探求逻辑路径、理论机制之类的,每个词都认识,翻来覆去想不明白常有。。。
另外,大家普遍反应,看中国人写的外文文献较easy。这也是因为中国人所习惯的英语写作表达语句、方式具有惯性,和native的写作表达具有异质性。
英语好的,对句子的把控和理解更好更快速,但是往往有不同领域的专业词汇障碍,在清理完词汇屏障后,感觉更easy。
英语不好的,最先记住和提高的往往是词汇,但是句子结构功底常常欠缺。
总结来说,不管英语好不好,读文献都各有各的困难部分,都不会很easy。
攀登学术顶峰的人们注定都要面对各不相同的艰难,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