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90%以上可以通过阅读力提升
【读书笔记】《我用阅读教育孩子》
【作者】周璐
【章节】全书完
【核心摘要】本书作者自己、自己的孩子、采访孩子优秀的同龄人。得出了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力”、“创新力”、“抗挫力”、“领导力”、“责任感”等诸多方面,获得综合性地帮助。
作者总结出一个结论:“(孩子)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90%以上需要通过阅读力的培养而得以提升。”
001 我最关注的三个问题
对于我来说,目前我最关注的三个问题,在书中都有了一定的答案:
(1)拖延问题
孩子写作业无休无止地拖延,没有时间概念,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对于作业,对于上学有厌倦和抵触情绪,怎么办?
答:书中提供的方案是:参考阅读《快乐儿童的七个习惯》,培养孩子“先工作,后享乐”的习惯。同时借助番茄钟等时间管理工具,有效地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最后还提出了一个“用带团队的方式管理孩子时间和学习”的理念。这个理念包括三个部分:
a.信任、放权
b.目标管理——强调目标,比方说今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明确。
c.奖罚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一旦制定,一定要严格执行,慈母多败儿。
(2)游戏问题
孩子对学校、上课、学习、补习班提不起精神,一提到手机游戏,电脑游戏,顿时两眼放光,怎么办?
答:
a.一定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切不可“以无聊的方式来打发无聊,你会觉得更加无聊!”
b.手机使用,要事先约定,严格执行。
c.家长做出表率。
(3)兴趣问题
孩子总说无聊,对任何与学习有关的话题都无精打采。而他们感兴趣的(比如打打闹闹,手机、电脑游戏),家长都觉得没有价值,怎么办?
答:
a.通过名人传记,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b.父母作为导师,影视作为引导,读书、读人、读世界。
c.通过教育戏剧,通过阅读分享会等形式,把自己读到的,讲出来,教出来。而不是书本到书本。
002 阅读“功利性”的指标
本书作者明确地反对把阅读和分数、升学以及未来前程等“功利性”的指标相结合。我认可作者的观点,也赞成她的情怀。但是,我作为一名“焦虑性”的家长,不得不把阅读,和可量化的“功利性”指标关联在一起。
(1)教育部关于阅读量的指标
1、2017年9月,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a.考试命题大大增加阅读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而是要求学生做完的题的体量,悄悄增加了5%~8%。
b.考试的阅读面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的内容,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水平。
(简单地说,阅读不单单是语文的事儿了!)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平均每人每年读45本左右。
(2)优秀学生的阅读量
书中列举了两个人。一个是作者的女儿云舟,一个是葛天宇。这两个人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在中学生中暂露头角。他们的共同点是:从1~2岁就开始,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阅读。初中阶段,已经完成了1000本书的阅读量,平均每年100本,每周2本左右。
也就是说,这两个少年,在完成学校的学习的同时,每周阅读2本书。
年阅读100本,按照《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划分,这个人已经是“基础定向阅读者”。
我是2019和2020年,才达到这个水平,目前正在努力再往上进一步。
这两个孩子在阅读数据上,比教育部规定的多了一倍。但是在真正的阅读力上,恐怕可能比同龄人不止多了3~4倍。未来成年后,可能又比同龄人多5~10倍。
这就是差距。
(3)我的看法
我觉得,完成教育部规定的每年45本,也就是平均每周1本书的阅读量,估计这个人的阅读力水平,就属于优秀了。这也是发达国家对于优秀学生的平均水平要求。每周一本书,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家长心里应该立的一个flag。
003 图书"上中下三品"
书中的作者,反对家长强制干预孩子的阅读。但是建议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阅读,并把向孩子推荐的图书,分成“上、中、下”三品:
a.下品图书:指没有甄别的乱买乱看,或者家长强制性、功利性地要求(比如大量的参辅参考书)。孩子读的时候情绪不高、抵触直至厌倦。
b.中品图书:指的是学校推荐的书,亲朋好友推荐的书,主要是用于提分数用的。
c.上品图书:指的是完全针对孩子个性发展的,量身定制的书籍,要能做到
(1)打造通识知识体系;
(2)能解决问题;
(3)能补充学校的不足。
004 家长以身作则
全书没有专门的章节在针对家长提出意见,书里里面最多出现的家长是妈妈(父亲看来在家庭教育上,基本上都不在状态)。但是几乎每段字里行间,都有关于家长要“以身作则”的论述,这四个字几乎贯穿整本书的始终。
书中描绘了家长在孩子成长各个阶段,在阅读的作用:
最开始是大量地读给孩子听。
再往后是伴读,一边读,一遍讲。
再后来,是慢慢地选书,引导。
再后来,可以像书友一样讨论。
这其中,最后“可以像书友一样和孩子讨论”,点对家长要求颇高。你想,你的孩子年阅读量45本,你1本的都不到。一本书来了,你们俩如何就书中的话题沟通,在义务教育阶段,儿子比老子懂得太多,阅读力强得太多,老子如何教训儿子,如何给儿子讲道理?
而就我所知,我认识的大部分成年人,一年的阅读量都没有到过1本。但是都很热衷端着手机学习,要么很勤奋地“刷”着大量碎片化的只言片语,要么跟着别人编辑好的视频啥了。至于自己收获了多少,基本上懒得管。越博眼球,越是引人关注。
所以,家长与其忙着改变孩子,还不如先主动地、刻意地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