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铸剑》:眉间有尺,心中有剑

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铸剑》,是一篇意象丰富,思想深刻的优秀历史小说。

《铸剑》取材于《搜神记》等古籍所记载的“三王冢”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为父亲复仇的故事。

眉间尺是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却肩负着一件天大的使命——为父报仇。但他又是个性格优柔寡断的人,直到遇见了宴之敖。宴之敖是一个真正的复仇者,他果断决绝,又足智多谋。他设计了一出奇诡的复仇方法,让处于绝对弱势的眉间尺得报杀父之仇。

鲁迅不仅把自己先前的笔名“宴之敖”给了他,也把自己的外形翻版给了他:“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两点磷火一般的眼光”。他是鲁迅对复仇者的一种理想的塑造。

从情节的跌宕叵测来说,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从情节的发展逻辑来说,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从小说的创作背景来看,它创作于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惨案时期,当时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鲁迅先生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一系列时间攒足了作者的写作激情。

鲁迅的《铸剑》让我想起了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些故事共同之处,都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永远不屈服于命运,不屈服于强权。总之,哪怕就是死!死了也要报仇!这样强烈的复仇精神、原侠精神和人民反抗黑暗的斗争精神,读起来很是酣畅淋漓。

有评论说,从社会批判与思想启蒙的意义上来看,它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文化力量的战斗檄文和不妥协的反抗精神的写照;从个体生命史的角度看,它也是鲁迅心灵郁积的想象性的宣泄与精神的自况,也就是不吐不快。

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激情有了,写作的喷发点有了,即使不是眉间尺,也会是别的英雄主义。想想鲁迅先生,像是一个“文侠”,以文字丈量红尘不平路,以笔剑讨伐世间不平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