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传说食其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成仙”。实际上灵芝是自然界的一类真菌生物。我国盛产灵芝,大约有50多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都对灵芝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并将灵芝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六种,并记录了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药效功能,可见我国古代对灵芝就有所认识。灵芝被称为“仙草”,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汉朝皇宫因年久失修,栋梁腐朽,长出灵芝,大臣们为讨好皇帝,便说是长出了仙草,象征国家繁荣、皇上万岁。皇帝听后十分高兴,下旨进贡“仙草”,一时使灵芝的身价倍增。在我国,灵芝用药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急性肝炎、肾炎、冠心病和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的疗效。最近,灵芝又被作为抗癌新药引起人们重视。
其中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就是“盗仙草”:传说蛇精白娘子醉酒后露出了蛇的原形吓死了丈夫许仙,白娘子冒死去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救许仙,在昆仑山大战仙鹤童子,九死一生,终于盗得灵芝,最终使许仙得以起死回生。灵芝和由它衍化而成的“如意”成为我国特有的吉祥物,出现在许多建筑家具等的装饰中。
灵芝是一种在山区生长于枫、栎等阔叶林里枯木或被表土掩盖的老树根的腐生真菌,《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将灵芝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种,这是古人从外观的分类,并不是植物性的分类。目前药典中规定药用的灵芝为赤芝和紫芝。
由于灵芝的菌盖形似云朵,人们对它赋予美好的寄托,它的神奇传说更多来自道家的一些说法,道家所说的灵芝仍然是一大类形状各异的仙草的总称,并非特指某一种菌类或植物。这些仙草主要分布在蓬莱、昆仑这样的仙山。
灵芝属有一个无柄的种名叫树舌,一两年时间就可以长得非常大。菌盖直径能超过一米,经常被一些骗子当做“千年灵芝”出售,能够卖到几万元。其实树舌一般是当作灵芝的伪品,虽然也有一些类似的作用,但不能作为灵芝使用。树舌和灵芝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柄,只有大大的伞盖。提醒大家在外出旅游时不要购买各种来路不明的神奇药物,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历代医家都把灵芝看作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珍品。《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灵芝“明目,补肝气,安精魂”,“益心气,增智慧,不忘”。《本草纲目》说灵芝是“甘温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目前已从灵芝中分离到10大类化合物,多糖类、三萜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有机锗等。其中多糖类、三萜类被认为是灵芝神草的灵魂。近年来,用灵芝开发的各种制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冠心病、神经衰弱、失眠和消化不良等慢性病,均有良好疗效。用灵芝治疗癌症、血管硬化、脑溢血、脑血栓及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溃疡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灵芝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合,对高血压、老年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等病症,作辅助治疗。
灵芝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并不是能够起死回生包治百病的神药,其实古代医家对灵芝有着比较清醒科学的认识,《神农本草经》说灵芝:“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这和介绍其他药物的说法没什么不同,看不出仙草的痕迹。《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也体现了这种科学的态度。那些关于灵芝起死回生之类的传说更多的是出现在道家和民间的传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