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看到这个名字,我都不太想看这个电影了。汉字博大精深,即便不追求信达雅,至少也得有一个既表意又表形的名字吧。
好在画面感不错,展现了一个想象中色彩斑斓的未来世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场景里,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极尽繁华的地步。机器人足够以假乱真,走在大街上,很难分辨迎面走来的人,究竟是人类还是机器人。
人类可以通过电子器官来强化身体,在那个时代,人们似乎已经不再会被疾病所困扰,但是,活着并且寻找意义,却仍然永恒不变的困扰着人们。
电影女主角是一个除了大脑,其他部位全部都是机器制造的人,作为一个人类技术成功的案例,她被赋予了很高的使命。很残忍的是,她大脑中的记忆,却是被写入的新记忆,只有不断出现的幻觉,在引导她不断的追问:我是谁?我的过去究竟是怎样的?我为什么在这里?
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怎么意外,女主角原名叫做素子,被相关部门抓走进行了试验。在她之前曾经有过98次失败的经验,而那98次失败背后是98条生命的代价。电影用素子的视角来反思人类在追求科技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灾难和心灵的迷失。
科技的发展,究竟带给人类未来还是毁灭?
去年Alpha赢了围棋人机大战之后,就一度引起了人们对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的争论。正如在这部电影中表现的一样,一个有着日本艺妓脸谱,原本做着服务工作的机器人,却临阵倒戈转眼就变成了杀手,她犹如蜘蛛一样的腿和狰狞的爬行动作,让人有很强的不适感。
前一秒为人类服务,下一秒秒杀人类,这是一直以来的担忧。
在这方面,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对于这种机器人反奴为主的可能性抱有极大的焦虑。毕竟,人类过于盲目自大,妄想自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无所不能,这种全能自恋让人类自负乐观,然而,在未知的未来面前,人类的控制能够有多大的把握,却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斟酌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一切叫做智能的东西,在为人类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绑架。
原本以为,用智能设备解放人类的劳动力,可以让人类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但事实却是,对于绝大多数平淡无奇的普通人而言,智能设备只是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追剧,刷朋友圈,看无聊的小说,只是让大家变的更加懒惰,生存技能退化的更快而已。
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会逐渐取代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岗位,会让生产和管理变的更加简单高效,甚至如电影中表现的高尖端科研工作,也会陆续被计算机取代。
机器人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才是一个安全可控的范围,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何去何从的难题暂时不会有标准答案。
人类与机器的区别,是灵魂还是行为?
定义我们的不是记忆,而且行为。
这是电影中的反复出现过的一句话,有着极大的迷惑性和引导性。我们的行为与机器人的行为,本质的区别在于,理论上的人类思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但机器人只是执行预先设定的指令。
然而,我们的思维就真的特别吗?细思极恐的是,思维总是受到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按着既定的大方向做一些并不出挑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不要过于高看自己的行为自主性,人类也被潜在的编排和输入意识,以保证行为不会触碰某些底线。机器人触碰底线会被拔掉电源,人类触碰底线也一样可以被ko。
所以,别相信什么灵魂行为的独特性,作为社会人,一切都没什么特别的。
回到电影本身,场面上还算热闹,只是关于未来的图景又很多看不明白的意向,比如城市中浮现的大型人像,游动的鱼的影像,这应该是需要些背景知识的。
故事,全当是定时敲起的警钟,这样的警钟多了,人类并不会丝毫放缓探索未来的脚步,亡羊补牢的事,我们干的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