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漫谈:提早轻松做铺垫,避免日后急跳脚

蒙氏的很多教学,都是不知不觉中,提前做了铺垫的。

起步时,并不做很高要求,很轻松,但打的基础,对后续教学却很重要。

比如,2.5岁的孩子在做插座圆柱体的工作时,我们除了知道它能帮助孩子感知粗细、高矮、形状、序列,谁知能想到,它也在为书写的握笔做了准备?它还潜藏着对十进制的感知?

比如,一听说拼音的培训,一位园长只安排了大班老师来听,殊不知,孩子最早的拼音学习,是在3.5岁左右描摹砂拼音板就开始的?更早的,为拼音做了铺垫的,则是大量的口语练习。

比如,一般语言区的工作,很多班级开展的很晚,到中大班才开始,孩子面临书写、阅读、拼音等诸多学习任务,老师和孩子都倍感焦虑。殊不知,从1.5岁开始的IC班,从2.5岁开始的小班,语言区的工作就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了。

在IC和小班开展的口语工作,没有认知的目标,不主张老师去教孩子,而强调的是让孩子多说多练,强调的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这在语言区共创培训中,关于封套、分类卡片、环境物品对话、环境物品标签等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强调——不要把天聊死,要保持孩子参与的兴趣。

大量的、轻松的口语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达与倾听能力,更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把零散的字组成了词,把词连成了句,从而能够清晰精确地表达,也能够清晰精确地理解他人。这些,是未来阅读与写作最重要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保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建立了自信。

再举一个例子,是金属嵌板

3.5岁时开始的金属嵌板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画道道,看上去和写字没有关系。

但是,它却是书写的第一份工作,为书写做了很重要准备。

在金属嵌板工作中,孩子们学会了:

1. 安全地取放铅笔——用托盘,避免危险;

2. 正确握笔——由三指捏演变而来;

3. 不断使用铅笔练习精细动作,画横线、竖线,为写字做准备;

4. 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如何完整地进行准备,从取到归还,都很有章法;

5. 体验沉心静气、不慌不忙地做事。

之后,等到孩子们有了一些识字量,真正需要拿笔写字时,一切都水到渠成。

与之相反,“集训式学习法”,则不关心儿童各种能力的前置预备,只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搞集训,搞突击。

比如书写,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老师意识到需要写字了,就进行大量的突击练习。

但由于之前孩子动手少,生活区以及生活中的精细动作练习少,也没有经过金属嵌板的精细动作练习和正确握笔姿势的养成,突然要写字,自然姿势不对,动作笨拙,没法精细地运笔。

于是,老师急,孩子急,只好通过写十遍、一百遍来强化训练。这样一来,孩子更加逆反和抵触,还有什么学习乐趣可言?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早作铺垫,用时方能“闲庭信步”,那些看似轻松的学习表现背后,其实都是早有准备。

三五一十五也好,学拼音也好,书写技能也好,阅读理解与写作也好,还有识字,都是同样道理,光着急没有用。

要往前想,早早轻松做好铺垫,避免日后鸡飞狗跳。与技能准备相比,保护住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乐趣,则是更重要的事。

这样,没有了急赤白脸,没有了气急败坏,孩子才会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喜欢上学习,并建立自信。

着急,而不得法,不如搞懂所以然,按部就班,早做安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蒙台梭利说过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
    忍不住想念_e70c阅读 1,875评论 0 2
  •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
    艾米麻麻爱绘本阅读 20,798评论 0 3
  •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
    小5_2017阅读 14,258评论 0 6
  • 可能大家看到标题,回想说这肯定是一篇对蒙台梭利教育观各类理念的大篇幅介绍。为了让大家不那么枯燥,这次我想从蒙台梭利...
    a70d482fcac4阅读 5,996评论 0 13
  • 汉语拼音认识 一 口语 二、声音游戏 三岁半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做。 先从听声音开始,而不是像小学老师那样,直接教拼音...
    柯念阅读 10,34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