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核迭代?

       从给小崽子提供“每日一个故事”的服务开始,就逼得我不得不加快看历史书的步伐,要从大量的故纸堆里找出很多适宜8岁小朋友接触的小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我狭隘的信息面,也没见过什么现成的故事集,所以只能自己去故纸堆里去粗取精、去芜存菁。

       但看历史看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一个显著的问题:当代社会,从文明形态上来看,已与众多历史书所在时代的农耕文明有了较大的区别,在这种物质基础上,文化内核有没有发生迭代?前段时间,记不清是听哪位朋友在说,当代史家在编前朝史学时,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文言文微言大义,“行话壁垒”很重,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书读起来很费劲的原因;但是如果用白话文,是不是又不能凸显史家自身的专业性了呢?虽然这个是平时牙慧,未必是真,但也折射出前面所说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的文明形态下,文化内核应该有什么样的迭代?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宏大,但是我想,作为自己的一闪念,先放在这,也许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能有一些解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