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作者与宋徽宗二三事


上回说到《清明上河图》,这回给大家介绍同一时期的另一幅名画《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与《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等画作同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青绿色的山水画作着实令人惊艳,前两年大火的舞蹈《只此青绿》创作灵感就是源于此画。

不过可惜的是,画出这幅流传千古的画作的作者一生只画了这一幅画,因为年仅18的他画完这幅画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历史上几乎没有对其记载,甚至连他的姓名也是在蔡京对这幅画的题跋和后人的诗句中推测出来的。

在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与之相关的话剧。他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学画画的学徒,在一次与歌伎李师师的偶遇中一见钟情,热血年少的他对李师师展开疯狂的追求,还经常为她画像。

最初李师师只把他当做弟弟,还劝诫他说,她喜欢心装天下的男人,而不是只会画女子画像的人,什么时候他可以画出心装天下的画作,她就答应他的要求。

其实李师师这么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他的不止王希孟一人,还有一个她无法抗拒的人——宋徽宗赵佶。若自己还与王希孟过多纠缠,必然会给他带去祸患。

另外,她又非常赏识他王希孟作画的能力,于是把他推荐给皇家画院的院长赵佶。赵佶也是惜才爱才,看到他的画工后觉得他这人可塑,于是便亲自教导。

最终,王希孟不负众望,于18岁画出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他兴冲冲地找到李师师,却被告知无法与自己在一起,他总不能和皇帝抢女人。

被打击的王希孟离开画院,游历民间,见到处是食不果腹的流民,于是画下《千里饿殍图》,并将画作呈给宋徽宗,沉浸在虚假繁荣里的赵佶当然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恼羞成怒之下赐死了王希孟。

发现问题不解决却选择装作没看见,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靖康二年,金兵攻克汴京,宋徽宗还想继续赔偿议和,却连同嫔妃大臣一块被掳走北上。

其实当初以画谏言的人不止王希孟,还有张择端。

在《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中,除了百姓日常和民俗风情外,还画了不少岌岌可危的社会问题。国门洞开城防涣散、消防火楼被酒馆占据、为保障“花石纲”而占用漕运运输粮食的船只,使得商船横行,粮价飞涨,民不聊生……

不管当初宋徽宗是否看出来画中讽谏的意思,他都选择了视而不见,因为他不想改变现状。沉浸在祥和盛世的假象中,哪怕已经多次被金兵索要赔偿议和。

可是只会乖巧交保护费的小绵羊,哪个缺钱的小混混又不会多敲诈他几笔呢?特别是草原上生存资源本就不多,如遇自然灾害更是无法存活,江南富裕的粮仓就成了香饽饽。为了加快北上漕运运输粮食,到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放弃从洛阳转运的做法,拉直河段,新修更近的京杭大运河。

时过境迁,历史的伤痛随时间抹去,往事酿酒,因岁月而更香醇,回看两幅传世名画,我们为美好而感叹,也相信这两幅画会流传地更为久远。








END


文字/INC呀

图片/部分网络,侵删

编辑/希遇


你点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