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问道长: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道长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的妙趣:
首先,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
“无我"不是没有自我,而是不站在小我的立场看人看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理解、宽容,不随意评论他人,不自以为是,已所欲勿乱施于人,这样的为人处事不仅豁达、随和,还不会与人起冲突、闹矛盾,彼此轻松又愉快。
再之,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
这是另一种换位思考,对他人的苦难、遭遇、问题感同身受,发善心、怀慈悲,就会伸出援手而非无动于衷。佛法的根本是利他,利他的根本是慈悲,慈悲的根本是善心。利他是快乐的源泉,所谓“助人为乐”也,受助的人也转忧为喜。
而后,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
每个人的人生由他自己负责,别人的人生由别人负责。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成长环境、认知层面各不相同,个体的人生使命只能独自去发现和完成。这是生命的大智慧,每个人都活出自己的精彩,皆大欢喜。
最后,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然”。
认识自己也许是这辈子最难的一件事,那个“自己”是最本真、最自然、最初的那个自己,拨开乌云、洗净污垢、扔掉世俗的包裹,回归本我,回归本真,发现并完成我的使命,不为别人活,只为完成那个自然赋予的我。
这四种境界显然是有次第的,是四个层面:无我、慈悲、智慧、自然,由低到高,是人一辈子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