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 大学》
以前读大学里的这句话理解的不够深入,现在随着自己的学习和学习了周小平的课之后感觉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同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有一段时间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迷惘的。究其根本是自己的认知还不够,自己都没有活明白。所以很容易被一些理论牵着走,这里学一点觉得有道理,那里再学一点觉得说得好像也对。搞得自己一直都是左右摇摆的。到底应该是快乐教育好,还是要让孩子吃点苦好。到底是要尊重孩子,还是要对孩子有点要求。
因为迷惘所以一直在学习在探索,读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道理。但很多都是在术的方面有所改观,但是道的方向一直没有找到。通过这个课程感觉自己逐渐清晰了起来。引用作者的一段话: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性本身存在的缺陷就是懒惰、懈怠、贪婪和放纵,所以学习是难和苦。但这仅仅是对一般人而言,对不一般人来说,学习反而是世间唯一的爽和甜。所以其关键不是去相信或购买什么“快乐学习法”,而是应该努力去教育或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不一般的人。这个不一般不是指他穿什么牌子或住什么房子坐什么车子,而是骨子里的远大理想和高尚追求。给孩子建立一个目标和追求,首先就需要家长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既要让孩子体验人生百味,又要让孩子经历苦寒冰霜,更要从小就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人身苦短,生命有限,荣辱难及,时局紧迫,因此必须要利用和珍惜自己短暂的生命做点值得被纪念和传承的事情。一个人最终能否被纪念和传颂并不重要,成功不必在我。但只要一个人建立起了理想目标和追求,那他的一生就不会虚度,就会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去探究,去努力。而不是陷入世俗生活无聊的鸡毛蒜皮,默默生下,无声死去。
古人是很有智慧的,其实在中国的经典名著中很多道理已经讲的很明白了。但是自己一直没有参透。我们要有家国情怀,要心怀天下。要有利他思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对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时代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先活出自己的生命,给孩子看到一个鲜活的例子。好的教育不是要求而是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