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这个孔方兄,最爱钱。可是为啥客户就该付给你钱?在这么多的选择中,客户为什么独独选择了你?
这个问题掰开来看就是两个小问题:
1 我能被客户看到吗?
2在被客户看见的这些选择中,我哪点打动了他/她?
说穿了,就是渠道和卖点。
渠道就是让我被客户看见
折腾出一个凤凰飞不出来,客户看不见,还不如养只半夜叫的鸡,来的吸引人。客户能够选择我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人家得能看到我啊,这就是4P当中的一个P--渠道的重要性。
走到客户前面的路有千千万,但是只有两类,一类是我自己辛辛苦苦搬砖建成的路,一类是别人修好的路,我给人家过路钱。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能有高曝光率的渠道就是好渠道。
走别人的路,难
走其他人的渠道,看似简单,实则难。在这么多的渠道中,快准狠的找到一个在目标客户面前露脸最多的渠道是个难题。对我来说,第三方渠道就是各种育儿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各种不同的侧重。有的平台注重是亲子游,有的是卖育儿故事,有的是卖育儿产品........客户群的不同决定着我该和谁合作,和哪个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深度合作相当必要,因为在对的道路上,不是我一个人狂奔,还有无数战友啊,该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醒目,更抢眼呢?除了网络平台买流量买位置,还有一项必修课是如何与渠道进行联合推广,金钱要给,感情也要谈,品牌推广是一个双赢的事情,这件事情展开讲又是一个大事件---4P当中的promotion,推广。
走自己的路,更难
同走第三方平台渠道相比,自建营销渠道,是一件更难的事情。自己搬砖加瓦,想想就觉得累,线上线下都得跑啊。线上,就是自媒体,几乎成为标配。一说到自媒体,第一个想法就是微信公共号了。这个成我的心头病了,是个大坑,公众号持续的、质量还算可以的原创内容更新,是一个累心劳力的事情,短期内的转化效果并不明显。除了公众号,还有头条、天涯、豆瓣、知乎、简书、喜马拉雅、优酷,每个平台都是可以申请账号,都可以进行自媒体运营。在人力物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我该选择哪个平台?又该怎样在自媒体的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呢?我没有大牛咪蒙的本事,十几年的笔杆子和对读者市场的敏锐嗅觉力,创造了自媒体的奇迹;我也没有意公子的能量,做出一档视频节目,凭借视频的优势,乘风而起;我,做电信、IT做了十多年的理工狗,做自媒体有什么优势?仔细找找,我也有自己的小优点,爹妈给我一付好嗓子,如果能够录制一个质量较高的艺术音频节目放在厮杀还没那么激烈的平台上,是不是也是一条可以走的路呢?这个想法还没有得到验证,却是我今年的目标,我想试试。创业的魅力就在于:我可以任性的去尝试,只要失败的后果可以承受。这种放飞自我的自由在职场是不能奢求的。
比起线上,线下的渠道似乎要容易一些。朋友们给我出主意,找教育局、找学校、找老师、找培训机构(教文化课的)........我觉得大部分都可行,但不是现在。走教育局、学校这条线,我需要底气。底气来源于关系、较多的成功案例,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磨砺与积累。但对于我现在所做的这种艺术鉴赏的教育--基础教育所缺失的,是急需要社会资源的扶持。所以就从小做起吧,从社区、街道做起,再从街道做到镇、区、市;降低门槛,从公益做起,把公益做成系列化,让更多的人面对面的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把一个社区做成试点,成功之后再复制,我没有聪明办法,只能用这种笨方法,一点一滴做扎实。在讲究创业速度的今天,这种做法简直是太落后了。可我觉得靠谱,有些东西是不能图快的,尤其对于口碑要求高、特别容易被抄袭、不被版权保护的非刚需教育类产品,慢有慢的优势与好处,用慢与坚持培养出来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对老师的认可,这种认可就会转化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别人怎么样也夺不去的竞争法宝。
没想到光是渠道就写了这么多。线上、线下的渠道都要经营,自己和第三方渠道更需要经营建设,说起来真是槃根错节,做起来更是千头万绪。家小业小的我只能集中力量去做一个点吧,今年找准一个第三方平台做一次联合品牌宣传的活动,在社区至少做出4个不同主题的活动形成系列化,最关键的是重点拓展与语音平台的合作,试试自己能不能扑腾出点水花。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也不妨一起聊聊,孤独前行的路上还有人能够唠唠嗑,这种幸运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