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触很深,后来偶然了解到他的《人生》同样写的很好,前两天便花时间看完了。
就个人而言,对这本书是非常喜欢的,《人生》的确折射出了许多的现实问题,有很多问题即使在当下也在一些年轻人中普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80后,甚至是90后看了这本书后反响很大。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感觉还没怎么过瘾就看完了。
路遥说:“人物形象能不能站起来,关键是这个形象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人生》不仅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矛盾,更突出了人自身的矛盾。
小说中塑造的高加林这一形象实实的被生活开了一个玩笑。先是当民办教师时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好不容易想开了,习惯了农民的生活,却莫名其妙的被马占胜通过“后门”安排进县政府,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正当通讯干事干的风生水起时,又被黄亚萍的母亲揭发,被撤掉了通讯干事的职务。
是啊,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改写,可能你今天还风光无限,明天就鹑衣鹄面。
巧珍开始追求高加林时,高加林虽说是答应了,但心里确是有所顾忌的,他知道凭自己的家境,根本配不上巧珍,更何况巧珍的父亲刘立本也不会同意的。
可是当高加林当上了通讯干事,尤其是再一次遇到了黄亚萍后,内心就开始泛起波澜了,觉得巧珍没文化,更不能和自己品足天地,所以说他的内心很矛盾。
当黄亚萍向他表露真心时,他更觉得只有和黄亚萍在一起,他的生活才会更加有趣,他也会有一个机会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即使黄亚萍有一些任性,他也全能忍受得了,相对来说,巧珍却是会对他言出必听的,更不会有一些小任性。
我相信除了黄亚萍有文化以外,他的家境在高加林心中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他物质,或是说他是陈世美,这都是欠妥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他向巧珍提出分手前,内心是很挣扎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在正式向巧珍提出分手后,也曾失声痛哭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面对过,或将要面对类似的抉择,而大多数人的抉择,也不会只限于对一个人爱的程度的高低,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他得知自己的通讯干事职务被撤销后,马上找到了黄亚萍,并向她提出分手,认为自己现在真正爱的人是巧珍。我相信,这比他之前对巧珍说分手来的容易的多,而很多人遇到这种事同样也会像高加林一样毫不犹豫的做出如此选择,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嘛。
小说结尾,高加林再一次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回到了农村,但他说自己开窍了。也正如路遥在第二十三章第一段文字说的那样,“并非结局”。
高加林这一形象的确体现出了黄土地人的质朴,顽强,但他却有着那个时期黄土地人少有的自强,富有理想。同样,他也很虚荣,也自卑,自负。这大概就是我所了解的高加林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高加林”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