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你们好哇~

我看了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看这本书之前,我被书名吸引了,带着「猎奇」的心理,我去看了这部「小说」,嗯,用「小说」我觉得更贴切一点,里面一些故事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当小说看看就行,如果硬要较真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者是一些真实性,那么「认真你就输了」

作者某天收到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最精彩的是,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作者带着质疑以及严重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用 4 年的时间走访了许多的精神病人,想知道精神病人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

当我看到前言的时候,勾起了我的兴趣或者是好奇心,我会想,如果我是作者,我能坚持 4 年去跟精神病人沟通吗,没有强烈的好奇心,我肯定坚持不了

在书中的「访谈」大都是在他们没发病的情况下进行的,大多数的精神病人是不会进行沟通的,而且带有「狂暴因子」,作者走访了两百多位,写出来的只有 41 位左右

用「精神病人」这个标签不太好,作者很尊重他们,或者叫「偏执狂」,偏执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每个人都有些「强迫症」或者对某些事很「固执」,只是不严重,没有造成危害,反而还会带来好处

书中有句话,挺有意思的,「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那其实是你疯了」

里面有篇故事,「三只小猪」

他有多重人格,他说:有三只小猪,两个哥哥一个妹妹,本来生活的很好,各自做各自的事,一天,一个怪物出现了,两个小猪去抵抗怪物,但是怪物太强了,一只小猪死了,死前跟兄弟说,要保护好那只最小的猪,此时,最小的猪还不知道有怪物的存在,剩下那只小猪就跟怪物周旋,并且安慰着最小的那只猪

直到怪物占据过本体意识,并且杀了人

当作者问他为什么要杀人的时候,「她」说是「哥哥」帮他杀的,并且一直认为现实生活中有这个「哥哥」

一个月后再对话时,患者体内的“她”消失了,是个很清醒的男性占领了主体

他想要赶紧接受制裁,问他为什么,他说:最小的那只小猪被怪物发现了,并且杀死了“她”,唯一活着的小猪想要复仇,却打不过那只怪物,于是想和那只怪物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不久,他撞墙自杀了

看完这篇故事,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电影《分裂》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凯文患有精神分裂,被精神病医生诊断出有 23 种多重人格身份的故事,也是根据《24个比利》改编的电影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现凯文有第 24 个人格,叫做「野兽」,他可以飞檐走壁、刀枪不入,嗜血如命,有食人的怪癖

人格的分裂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影片中有些夸大了「野兽」的能力,但是人的精神真的是很奇妙,很强大

还有篇故事,是「女人的星球」

有一个人特别怕女人,他认为女人会统治世界,男人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女人的是X/X,他说 X包含了两三千个基因,而 Y 才包含了几十个基因,所以女人进化的比男人高级太多了

当作者反驳的时,他:你懂女人吗

作者:呃。。。不懂

他:但是女人懂你,女人生气了,你能看到她生气,你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经常是因为一些小事吧。。。

他:小事儿?你不懂她们,你养的宠物打碎了你喜欢的杯子,你会生气,但在宠物看来这没什么啊,有什么可气的,对不对?对不对!

他:我们迟早会灭亡的,弗洛伊德的临终遗言已经警告男人了,女人想要全世界!,你不要声张出去,否则你也会很危险的

作者:好的,我记住了

弗洛伊德那句遗言很有意思,虽然那只是个传言:

「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么?」

里面故事挺多,我简短的放了两个,他们思考的角度很多,也很新奇,也有深度,我甚至在看的时候,还有去认真思考他们说的话,但是突然转念一想,诶。。我为什么会被他们说的话给「带进沟里」了,细思极恐。。。

这是 2010 年写的文,可能现在看来没什么,也或许我读的书或小说不多,但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思考,这个是最重要的

书中的有些患者,说话的逻辑性很强,稍不留神,你就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有的还是精神病医师自己成了精神病,所以这个行业也很不容易,也是用生命在治病,作者就把他自己也当做一个案例放到书中

毛爷爷说,「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尊重未知的存在,但不代表你认同,也不用怕精神病患者,也许你们只是三观不同罢了

结尾用作者最后说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过两天给大家带来另一本书,《乖,摸摸头》



各位晚安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尝试着写作,确切说应该是试着写点东西。写作是个太大太正式的字眼,我觉得我还当不起,暂时还没想到...
    木林心慢阅读 316评论 0 0
  • 初见这本书,没留意看书名,第一眼被简介吸引:国内第一部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正月,一个阴冷的下午,为了给电动车补胎,...
    耿卮言阅读 2,496评论 0 21
  • 初识这本书的时候正值高中,因为一点小契机开始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当时心理类书籍并不多,即使是我们市内最大的图书馆也...
    悦芸阅读 610评论 0 4
  • 这是刁明的第6篇读书杂谈 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作者最后写下一句话,看完整本书,读到这句话,感觉格外的感触。...
    竹林鸡阅读 893评论 0 1
  • 看着学生欢声笑语走进学堂 刹那间 泪侵湿了眼眶 曾经的我 也是青春的模样 我记得 早晨 我们拿着书 整齐的朗读课文...
    和风戏雨阅读 123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