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铺》是一个都市故事。王俊凯这个boy,却自带着童话气息。
我原先只期待去吃一块朴实的蛋糕,可是导演为了卖相,加送了我一层不薄的奶油。
问题来了:吃,还是不吃?
一个国家改编另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总会水土不服。
像韩国改编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不伦不类谈不上,但那种原著与生俱来的精神气,消失殆尽。
《解忧杂货店》原著通篇很克制,东野圭吾故意不让读者的任何情绪溢出。恨不得你是面无表情、内心复杂地看完这本书。
而电影版则是打了很多色素:想你笑,想你哭,想你热血沸腾。
《解忧杂货店》这个故事的内核,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有什么误解。
我就从来没想象过,《解忧杂货店》里的三个身上都是故事的孤儿小朋友,会笑得那么天真烂漫:
这也是原著和电影版的距离,一头非主流紫的迪丽热巴,和一个大写的王俊凯“哈哈哈”+显嫩背带衫。
……那边的阿姨粉请放下你的五米长刀!!我想先活着把《解忧杂货店》原著讲完:
【1】回答在牛奶箱里
3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在大深夜鬼鬼祟祟地进入了一间废弃的杂货铺,
他们分别是:有点温吞的幸平、中间老好人翔太、脾气暴躁的敦也。
他们在杂货铺里找到了一本杂志,讲到这家杂货铺的背景:杂货铺叫“浪矢杂货铺”,因为“浪矢”的日文跟“烦恼”的日文很像,人们就戏称“烦恼杂货铺”。
杂货铺的主人浪矢最后把这个玩笑升级,认真搞起了烦恼咨询业务,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寄信到铺里来,在80年代的日本还传为一段佳话。
三个闯入者屁股都没坐热,就从门帘下收到了第一封奇怪的来信。
这封来信在电影版并没有出现,可能是剧组觉得这个故事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不接地气。
来信者自称“月兔”:她是奥运会的候选人,明年有望参加奥运会。可同样是奥运候选选手的男友这时患上了癌症只剩下半年的生命。
是选择陪伴爱情,还是追逐梦想?
热心肠的小朋友们没办法做到坐视不管,发出第一封回信,可对方似乎连视频电话是什么都不知道。
聪明的小朋友很快得出结论——跟电影《触不到的恋人》一样,他们可以通过牛奶箱跟33年前的人通信。
1980年,日本最终因为战争站队的原因,抵制参与莫斯科奥运会(中国也抵制了)。
这意味着,完全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了,陪伴男友就好了。
为了劝阻月兔不要做无用功,几个小朋友甚至教唆对方把男友的病情曝光给家人,以求得亲人力量的支持。
但月兔最终还是跑去做了集训,因为她发现:参加奥运是男友的愿望,也是她从童年开始就追寻的梦想。
月兔最后的来信完全出乎他们意料。她没有放弃奥运会。
虽然努力到最后,不仅没有入选参赛名单,对日本来说奥运会也不复存在,她也丝毫不后悔。
她觉得她得到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为此打心底感到高兴。
——《解忧杂货店》
甚至,月兔感激了几个小伙伴在信里的“百般阻拦”,感谢他们用恶狠狠的话语考验她对梦想的热爱。
虽然几个小伙伴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是他们都觉得“得到别人夸奖还是挺高兴的。”
电影版选择把这个故事删除,其实并不高明。
没有了这个故事,《解忧杂货店》的剧情会更加紧凑和集中。然而正是这个故事,让电影版缺少了原著里的一种气质、一次重大的故事转折:
几个无知无畏的少年,生平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一场与己无关的人生。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不知道如何向人生“提问”,更从来没有得到过“答案”。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让他们震撼的“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选”。
电影版,选择省略这个至关重要的成长点,是遗憾的。
【2】深夜的口琴声
电影版正是从第二个故事切入,开始讲述。
这个故事,电影版改得很“本土特色”。梦想着靠音乐实现梦想的 90 年代北漂男子,留着飘逸的长发。
他的音乐被当众嘲笑,他迷茫,他焦虑。
可能导演觉得这会引起北漂的共鸣吧。
嗯,并没有。
反倒是原著里,那个大半辈子没有受到任何嘲笑、身边人客观公正地安慰他“你只是没有天赋”的克郎,更让人感同身受。
那位客人替克郎问:“他有可能成为职业歌手吗?”
评论家沉吟着:“还是别抱这个希望为好。歌唱得跟你一样好的人多的是,如果你的声音很有特色,自然另当别论,但你没有。”
——《解忧杂货店》
克郎初中开始就喜欢吉他。在原著里,他甚至为了追逐音乐梦,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学也主动退学了。
比起电影版的“进父亲安排的事业单位”,克郎的选择更加艰难——他不继承家业,家族传承下来的鱼店就会断后。
原著里的这个小城音乐人,要比电影版里的,付出更多,精神上的打击更沉重,连选择也更艰难。
他把这个烦恼求助解忧杂货店,来自未来的几个小朋友,很真诚地表达了他们的羡慕妒忌恨——
在这些小朋友眼里,放着好好的家族事业不做,追求有一顿没一顿的梦想,傻的吗。
父亲也病倒了,电影版里的克郎心不甘情不愿地提出进事业单位,原著里的克郎选择继承鱼店。
和电影版一样,父亲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
“为家里着想有这么不对吗?”克郎瞪着父亲。
“这种好听的话还是等你有点成就再说吧。你一直坚持音乐,搞出什么名堂了吗?没有吧?
既然你不听父母的话,一心扑在一件事上,那你就只剩下这件事了。
要是连这件事都做不出,倒以为自己干鱼店没问题,那你也太小看鱼店了。”
——《解忧杂货店》
后来,解忧杂货铺的几个小伙伴听到了克郎在寄信时吹的口琴,认出了他是一位伟大歌手的恩师。给他回了一封言辞温和的信:
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请你始终坚信这一点,坚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解忧杂货店》
原著里的克郎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收到这封鼓舞着他前行的信。
到了六十岁,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仍然是默默无名。
偶尔以业余歌手的身份,到一间孤儿院表演节目。他演唱自己的歌曲《重生》,打动了孤儿院的一位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小女孩。
孤儿院失火,克郎用生命救回了小女孩至爱的弟弟。
小女孩日后成为了著名歌手,克郎的《重生》成为了她烙印般的饮歌。
杂货铺里的三个小朋友早预见了克郎的死亡,但这回他们不像第一封信那样,鲁莽地替别人做出选择。
尊重生命里的每一个决定。这是小朋友们上的第二堂课。
【3】在思域车上等到天亮
这个故事,是讲解忧杂货铺的原主人:浪矢雄治的故事。
浪矢雄治已经很老了,是个孤寡老人,每天就靠给写恶作剧信件的小孩子回信,寄托生活的意义。
有一回收到一个怀上了有妇之夫孩子的女人的来信。浪矢给那个女人的回信是:没有给孩子生存的勇气,就不要生。
后来浪矢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开着车投河的新闻,他意识到很可能是自己的回信毁了两条生命的一生。
再加上他患了肝癌末期,自知时日无多,他决定关闭解忧杂货铺。
大半年后,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开车带自己回到杂货铺,并且交给儿子一封信:
在浪矢33周年忌日的零时零分到黎明这段时间,解忧杂货铺一夜复活。
也就在当晚,浪矢收到了来自未来的感谢信。
包括,那个开车投河女人的女儿的来信。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女儿因为知道自己的母亲带着自己投河,一直自卑地认为母亲是恨自己,才带着自己寻死。
直到她无意中看到了浪矢的信,知道母亲是鼓起了勇气把自己生下来。投河只不过是因为母亲体力透支的意外。
浪矢收到这封信,算是了结心结。
【4】听着披头士默祷
电影版对原著的改造,整体大概60分。但在这个故事上,达到了80分。
甚至电影版的演绎,比原著更让人心碎。
富二代浩介小朋友迷恋着披头士。1971年日本经济危机,家道中落的浩介家,父亲正计划带着家人深夜出逃,躲避巨债。
有点中二病的浩介小学生,对父亲和母亲感情淡薄。
他用“保罗·列侬”作为笔名,给解忧杂货铺求助,就是想着让杂货铺的老爷爷浪矢发现自己父母的行为,从而间接揭发他们。
保罗·列侬:我爸欠钱要跑路了,我不想一辈子东躲西藏,我该怎么办?
浪矢回信:你问“我该怎么办”,而不是“我们该怎么办”。你跟亲人的关系不太好吧?
保罗·列侬:我讨厌现在的父母。
浪矢回信:你说讨厌的是“现在”的父母。证明你曾经爱过,在未来也有可能重新爱上。和家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众所周知,中二病小朋友是听不进劝的。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
——《解忧杂货店》
以上就是中二病小朋友的奇怪逻辑。
于是在父母出逃的晚上,浩介以上厕所为借口,带着把披头士唱片卖掉拿到给同学的零花钱,逃跑了。
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孤儿院的一份子。
他一生都隐瞒了自己真实的身份。
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小有成就的雕工(但远远没有电影里,成为艺术大师那么大反差),看到解忧杂货铺“一夜复活”的公告,他内心是觉得好笑的:
看,我没有听劝和讨厌的家人在一起,我也活得很好。
多年后,他遇见当初同学的妹妹,隐藏着身份,不经意地问起父母的情况。
父母为了不让债主找到逃走的浩介,也不让浩介成为人质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而双双自杀。
父亲把母亲和车推进海里,然后回到家中上吊自杀,留下遗书:妻子儿子已经被他杀死了。
在知道这个真相后的浩介有没有哭,原著没有写。
但电影版里的浩介却哭惨了。电影版里仅有的泪点估计就是这里了吧。
浪矢爷爷果然是正确的。只要全家同舟共济,一起回到正路上来也完全有可能。
就因为自己单独逃走,这条船失去了方向。
——《解忧杂货店》
浩介最终写了一封善意的谎言信,回复解忧杂货铺:他和家人在一起过上了富裕而幸福的生活。
浩介选择和几十年前任性的自己和解,选择原谅自己——余生,他都终将在后悔中度过。这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5】来自天上的祈祷
最后一个故事,回到三个小朋友所在的,33年后的解忧杂货铺。
在黎明即将到来前,他们收到了最后一封来自过去的信。
上班族,陪酒女。笔名:迷途的小狗。
小朋友中的敦也,是从陪酒女母亲的家暴下逃出来的。他对于陪酒女,几乎恨之入骨。
敦也:胡闹!靠美色赚钱是不长久的!
迷途的小狗:我父母双亡,在孤儿院长大,我需要钱。
敦也:你是认真的?行,那你有投资计划了吗?你说有大老板投资你,大老板靠谱吗?你自己动动脑子!
迷途的小狗:可是我还有什么办法赚钱呢?
敦也:听我的,投资房地产,股票在1990年后马上抽身做实业,后面投资互联网。别陪酒了!
发完这最后一封信,黎明到来。
几个小伙伴已经不可能收到迷途的小狗的来信了。
正打算离开杂货铺,他们却在抢劫来的女人的包里找到了一封信,署名正是迷途的小狗。
原来他们抢劫的对象就是迷途的小狗。
而他们抢劫这个女人,是因为他们以为“迷途的小狗”拆掉孤儿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野心。
几个小伙伴动身,出发返回“迷途的小狗”的家,自首去了。
故事的最后,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抖了一个“机灵”。
几个小伙伴曾经为了测试是否能与过去通信,在牛奶箱里投了一张白纸。
33年前的浪矢收到这封空白来信,进行了一番回答。
这番回答,也送给所有看完这篇文章的你:
我这个老头子反复思索了你特地寄来一张白纸的理由。我最后理解为,这代表没有地图。
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换个角度想,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
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
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铺 · 全书完】
原著:《解忧杂货铺》,作者:[日]东野圭吾
文案:安培
封面图绘制:安培
图片来源:日本电影版预告片《解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