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教学记录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的需求置于层次金字塔之中,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处在五种需求的某一层次,或者同时占据多个层次。将这一观点放置于激励教育,就是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某一种或多种激励。

          我读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看过很多教学方法,知道激励是有效的教育途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但我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却依然会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而让自己被情绪支配,所有学过的教育教育理论都烟消云散……

        下周二口测了,周五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班里每个小组进行模考。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小组都不尽人意,或者因为自我介绍的表达问题,或者因为情景表演的忘词……我大发雷霆,把孩子们数落了一顿……我不知如何是好,明明这个星期每节课前我都请2个小组进行展示,并且一一点评,每次都是敲着黑板、画着重点说哪里需要改进,还让其他学生观众也留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一个星期了,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我陷入自我怀疑,孩子们因为挨批不敢抬起头,我因为情绪波动太大也感到胸闷不适。怎么办啊?

        在饭堂用餐时候,我翻翻手机里孩子们的照片。唉,孩子们还是很可爱的。但是咋就记不住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点呢?回想到自己这个星期每节课都“帮助”他们找出“问题”以促改进,毫无作用……突然想到,孩子需要的不是我找出问题,更是需要从我这里获得肯定……有的小组尽管自我介绍不过关,但是配音很精彩,有的小组尽管情景表演忘词,但是自我介绍多么地流利啊!

        我决定下午的英语课时跟孩子们好好聊一聊。

“这个星期Cara老是生气是不是?”

  “是。”

“为什么Cara老是生气啊?”

“因为我们没练好。”

“Cara也不好,最近老是生气骂你们。这节课Cara保证不生气,我们先复习一下,等下再来模拟一次,可以吗?”

“好。”

        第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完,我竖起大拇指说“真棒!尽管自我介绍还不熟悉,但是我的老天爷啊,你们的情景表演太厉害啦!还自己设计了动作!我喜欢!过关!”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折磨,孩子们终于在我嘴里听到了一句“过关”,他们也乐得手舞足蹈喊出一句“耶”!台下的学生观众也瞬间焕发活力,眼里似乎有了光彩。

        第二组上台表演时,我留意到他们也模仿起第一组开始为情景表演设计动作!果然正向的肯定更会令人自主模仿!随着第二组的“过关”,其他小组跃跃欲试,高举着小手抢着上台表演。他们之前都是极其害怕被抽中上台的呀!……

      在本周的最后一节英语课,孩子们和我终于再次体验到了英语课的快乐!

      激励教育充满教育智慧,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启的宝藏,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独具慧心的匠人,用三分心来探究锁的构造,用三分心来锻造一把量身定做的钥匙,再添三分时间让钥匙与锁磨合,九分过后,打开锁,珍宝便近在眼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