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西街小学 张姣利
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是许多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我也尝试了若干种方法,如:出示问题,尝试放手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在课堂上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学生们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学到了什么。在理论上,这些应该都是一些很好的做法,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很纳闷。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获取知识》的文章后,我有一些启发。
一、“产生疑问”是“获取知识”的首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解答疑问。你要尽一切力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产生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找出同学解题过程的问题所在,比如:一些学生上黑板板书后,我不讲题,而是让学生进行“挑刺”,学生在“挑刺”的过程中知道了别人的错误,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去做,同时,这样做还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的学习态度;课本知识教学中,我也告诉同学们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质疑,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竟然发现了书本中的一些小问题,学生们非常高兴;我还让学生们对我所说的话进行怀疑,我经常有意说错话,然后特意停顿片刻,学生立即反应过来,老师这句话有点问题,在这些不断的尝试中,我不断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我产生了共鸣。
二、如何让学生“产生疑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如何“产生疑问”?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的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提示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备课时就特别注重对“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学生对知识交接点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如果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估计,好好想想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感,产生更多的疑问,而这些 问题就是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那是一种失败。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能够产生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这些疑问,在探讨、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研究,质疑等学习素养。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绝大部分教师的注意,但是,这还不够!
三、“产生疑问”如何解决是“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在这个时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可能是零散、没有规律的、可能还会是重复的、甚至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面面具到的进行讲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提炼与组合,课堂上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可以是自行解决或课后个别解决。
四、只有解决了“产生疑问”,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取知识”
一个班上的学生基础有好坏,能力有高低,甚至对于一个问题的反应也各有快慢,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就是合理解决这些的疑问,教师不能总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的问题上作过分研究,或者对未知的领域作深入的研究,这样往往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句话,要让学生真正“产生疑问”和解决这些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