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开学后的两天,我在简书上开始日更,虽然在注册简书已将近半年,但一直没坚持日更,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萌发出了要日更的想法,或许是因为大三了,想为自己寻一个新的开始。
日更最初的目的是想好好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我这个人很健忘,很多事儿一转眼就可以被抛到很远的地方去,大学也只剩最后的两年了,总想抓住最后有限的时光留下点什么。
一开始日更的时候,记录的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很简单。后来因为渐渐为自己空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写读后感,也慢慢开始写一些与文学和读书有关的文章,比起写日记,这样的文章使我不得不深入去想一些除了表面之外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也比以前更有质感些。
我想,这应该就是在一点点地进步吧。
慢慢地,日更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天如果不在简书上写点什么就会觉得好像少了一份踏实感,总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做,每次看到日更成功的通知,我总要点开了看一下,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自己一份小小的满足感。
其实,到后来那段时间,日更这种习惯已经在慢慢变质了,变成了一件我每天必须完成的事。
当一份热爱变成了一种任务,这个时候就应该停下来了。
健敏在微信上问我说,你每天坚持日更不会很累吗?
累吗?
好像真的挺累的,尤其当我写不出东西来的时候,当我在学校里被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儿占去你几乎所有的时间的时候,我还要在一天结束之前打开简书写出一份代表“日更成功”的文章。
我知道,很多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但这个被逼的前提是有质量的保证。
健敏和我说,她觉得我现在写的文章没有以前写的好。
其实在她还没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写的东西越来越没有质量,更多的是应付式的,这让我很难受,为了日更而日更,这是我最开始想要的吗?
日更十九天后,我有了日更达人这个称号,那个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更大了。
日更达人这个称号,后来我才知道,它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它会常常提醒我说,你一定要坚持日更,不然你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号呢,这让我每天写文章变成了一个任务性的要求,感觉自己在无形中被束缚了,突然间失去了写作的自由。
而我知道这副枷锁,是我替自己拷上去的,走得太快,丢了初衷,就是我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在日更三十五天后,我决定要停下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好好整理一下狼狈不堪的自己。
为什么会写不出文章,就是因为平时读书太少,当我能够储存的想法和知识十分有限的时候,我又怎么写得出我想要的东西。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急着输出,不断去写东西,而另一边没有新的知识可以输入进来,这样不对等的天平总会在突然的某个瞬间失去所有的平衡。
所以,现在,我决定停下来,好好看书,好好积累,好好感受生活,然后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
可能会走得慢一些,但我会一直在写作的路上坚持,期待着自己从小草长成大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