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所有立志要在文章上取的一点光荣和梦想的人,想必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那个人在文字上的所有未来。这个简单问题我今年才稍稍开始意识其重要性,这个问题同时也是阅读、理解作家作品和自己写作成长的一把钥匙。对于沈从文来说,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行,也因此永远使我对他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的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人事能够燃起我感情的太多了,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与智慧。若每个作品还皆许可作者安置一点贪欲,我想到的是用我的作品去拥抱世界,占有这一世纪所有青年的心......生活或许使我平凡与堕落,我的感情还可以向高处跑去;生活或许使我孤单独立,我的作品将多许多人发生爱情同友谊......
不了解他的经历,不阅读他的作品,恐怕很难理解上面这段话。从文这个名字是他20岁决定要出去求学的时候自己取的。从浑浑噩噩的随着环境变化生活到主动寻求生命价值,这个转变的导火索因为两件事,第一、身边有一个很能干的、结实如猛虎样的朋友,为了同朋友争口气,泅水的时候淹死了。第二、发了一场热病,高热糊涂,头疼如斧劈,鼻血一碗碗的流。这两件事他产生了对自己的疑问:如果自己病死或淹死或到外边饿死,有什么不同?若前些日子病死了,连许多没有看过的东西都不能见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无从走去,真无意思。19岁的差点死亡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去北京读书。于是,世间少了一个军官沈岳涣,多了一个作家沈从文。从文是他20岁就确定了的一辈子追求。
20岁之前的时光,沈从文混迹于行伍,虽不曾亲历战阵,却也目睹过不少人事上的变化。自小在家乡目睹的那些杀头如滚沙的情景,7年中身边朋友的来去,军队的兴起和衰弱,在自己不断的年齿渐增中,他发觉所有的一切都像辰水、沅水那样哗哗的流。忽然到了那个节点,他的内心处的一颗智慧的种子终于出芽了。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了死亡,看了太多的无常,少年的一场失败的爱恋,出到北京的求学也是饱饿不均、衣食不节。这些痛苦促使他对那些美好的德行特别的珍惜。所以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感受到的是长河一样的生活场景,透明无邪的心灵以及莫测命运之中小小人物的悲欢。
不了解一个作者为什么而写作,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作文。为什么决定了是什么。我就特别喜欢读序和跋,有时候远远超过正文,序和跋正是写作者的为什么。这几年来断断续续的学习写作,也经常会找借口不写,或许缺少的就是这种追问:我为什么要写作?如果写作只是一种兴趣,那么兴趣可以有很多;如果写作是为了混口饭,那应该去写玄幻或穿越的故事。今天我很严肃的思考了这个问题,答案是写作是我守护信仰的方式,其次,希望这辈子能出一本书,留一点活过的痕迹。未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或许写作的理由也会变化。理由是什么可能并不紧要,紧要的是我有没有一直在坚持朝这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