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程匆忙,并未有时间去华清池,路过骊山脚下,反而想起杜牧这首《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实这段历史并不是一个女人的罪过,所谓红颜祸水无非是给年老昏庸的玄宗找的借口。随之出现的安史之乱毫无疑问成为大唐盛世的转折点,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诗人杜甫,他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来到长安,但是他却在长安的繁华中,饥寒困厄。安史之乱前夕,这位自称少陵野老的诗人,去奉先看望家人,途径骊山脚下,此时,唐玄宗、杨贵妃正在华清宫避寒,宫中传出丝竹乐响,与幼子号啕饿死的凄惨景象,撞击着诗人的胸腔。悲愤的诗人将“朱六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绝望与呐喊,定格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尖峰上。去奉先的路也是通往桥陵的路。桥陵是唐玄宗花了当时三分之一的国家财政,为其父李旦修建的陵墓。诗人从“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的宏大气象,看到了“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的悲苦现实。杜甫将一己命运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从而铸定了他的伟大。
【过华清宫】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