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君君,今天早上带孩子在楼下跟平时的小伙伴一起玩,小区中间两幢楼之间有两条走道,中间由绿植隔开,我们在其中一条道上玩了一会玩具车,另一条道没人。
这时,有一男一女骑车朝我们这过来了,准备捡玩具车时她们过来了,就没捡,我就让娃站着别动。
第一个女的慢慢骑过去了,第二个男的就直接从玩具车上骑过去了,我问他:就这样走了?!
他骑着车一边走一边居然说:谁叫你放地上?
这人就是故意的!当时我心里想:这人怎么素质这么差?
另一个妈妈就骂他了。
我记得君君说农七切莫与人争执,我就跟那个妈妈说算了,这个人淚气有点重,大概生活不顺利。
这样说是不是不好?
当时还想着就当消业,但事后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接受,很想在业主群里说下:
这大人怎么能这样?楼下本来就是给孩子玩的地方,沿着小区边上有大路走,这次是压到孩子的玩具,那如果是孩子坐在地上,他是不是也要压过去?也顺便想提醒一下其他带娃的家长。
想问下君君我如果这样做对吗?

答:
孩子的玩具被故意碾压,换作任何家长都会心头一紧,甚至忍不住担忧 “若换成孩子怎么办”?
先给你一个肯定:当时选择不与对方争执,还劝住另一位妈妈,这份冷静已经很难得,临场反应做的很对。
事后你仍难以平静,还想在业主群发声,这份顾虑也很真实。
但仔细想想,直接在群里提及这件事,可能是会有些问题存在的:
一方面,这样的表述难免会带着较强的个人情绪,容易让其他业主觉得你是 “小题大做”,甚至可能被当事人看到后引发新的争执。
另一方面,小区群是邻里沟通的公共空间,过度聚焦个别冲突,可能会破坏整体和谐的氛围。
其实你真正的需求,是想提醒其他家长注意安全,也想疏导自己的情绪。
不妨换种更温和的方式——在业主群里以 “分享经验” 的口吻说:
“最近带娃在楼下玩,发现有骑车人从孩子玩耍的走道经过,还好这次只是压到玩具,大家带娃时可以多留意下,咱们一起给孩子留个安全的小空间~。”
这样既达到了提醒的目的,又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指责某个人,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至于你自己的情绪,既然当场没有选择爆发,事后就不要再提,毕竟你一开始很清楚为什么不爆发的原因,事后再揪出来,万一导致那个戾气很重的人上门搞事情,岂不违背了你的初衷?
你心里的疙瘩,要试着慢慢化解,当时你想着 “当消业”——这是对的,但不要流于口头,要真的去这么想。
也许它不是一句安慰词,而是事实真相呢?
读者1:我队友去年才换的新车,被一层的邻居每个月扎一次车胎,持续了4个月,最后据说那人离异把房子卖掉搬走了。期间我猜到是他,但是给队友说赶巧压到钉子了(每次都是钉子),就当消 业 了,大化小,也许你之前也有这样的行为,就当还了。他说要是不跟我一起学f,我早找他去了,但是咱们不能做缺 德 事,老天看着呢。(嘿嘿,我要继续努力修 行,争取让队友欣然接受业 果,外加真心 忏悔)
答:🌹
读者2:关键是应该让那个男的赔偿玩具!不然以后他更肆无忌惮!!
答:那可能要看坏没坏,还有多少价值了吧,但让对方是不是不再肆无忌惮倒也不好说,在这种场合下先保护好自己和孩子最重要,万一碰到个戾气重的一件小事可能会引发后续大问题。
读者3回复:索赔的方式无非三种:动口、动手、起诉。
这点事,起诉不可能。所以只剩下动口和动手时,而动口也可能发展成动手。那么如果对方动刀子呢?
你还年轻,没遇到过为了这点事情动刀子的人。也没遇到过随身携带这些东西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人?---- 因为在遇到玩具这件事之前,他在多年的生活中承受了许多你这辈子都没有听说过的 不平 的事、和被 七 副的 事。
所以如果损失巨大,就追究他们的 f l 责任。如果损失的是一个玩具、和所谓人格受到的 冒饭, 那就自己看着办。
只是建议大家,能避开的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就避开。
问:我经常弄些事,有情绪当场不爆发,事后会一直计较,需要不断倾诉才能真正消耗掉,真正消耗掉又确实不会放心上了,我怎么改呢?有没有当场就放下再也不回锅的办法?
答:多提醒自己,遇事不要急于表达,不要太急躁,要让自己嘴巴放慢一些多思考,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后果再去做。事后如果有耿耿于怀,那就要通过多转念来慢慢淡化。这些也需要平日里多注意多训练的。
(转载)嗡 嘛 呢 叭 咪 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