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3点睡觉,一觉睡到5点。中间女儿也没有醒来,很明显我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五点半的时候,女儿醒来,哄睡了一会,又睡着了。我已经清醒了,于是起床、上厕所、刷牙、洗脸、喝水,一系列动作后,更是完全没有睡意。回到卧室,打开小灯,开始读书,继续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早上这一系列动作,用书中的话来说,叫做清醒动作,是起床后拒绝回笼觉的一连串行动。亲测有效。这本书第一章的篇幅循序渐进地说了早起的好处、如何早起、又如何早起倒逼早睡。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感觉应该有效。所以,我要把内容分享出来。
首先,列出你的日常事务清单,这是过好每一天的基础。列出来,而不是随时调用大脑来回忆 - 解放大脑,拒绝大脑的“大材小用”,让大脑去处理更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告别严格的日程表,改用时间段。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用过很严格的时间表,甚至把事情细分到几点几分。而一旦其中一项工作有所拖延,其他剩余事情就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我们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日益增进。
然后,把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必须考量到自己和周遭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 换句话说,就是状态好的时候真正利用起来且做到高效工作。
再者,用清单整理碎片。作者在书中列的清单是自己早起后要做的事情,从关闹钟、穿衣服开始,一直到锻炼,到安排一天工作。很详细,或者很细碎。然而,就是这种清单,我太喜欢了,那种一项一项完成清单内容的成就感。
最后,早起,终于切入主题了。我发现早起对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一直以为早上4、5点起床才是早起,今天才发现,对于一些人来说七点半及之后,都算是早起了。我细想了一下,早起应该是相对的,也是比较个人的。
要确保早起,你需要做到:
1、说到:确定第二天几点起床。作者有个观点很有意思,就是早起并不是说每天都固定一个时间,而是要看你前一天的状态来定,影响睡眠的因素每天都不一样,没有必要要求自己非得每天都同样的时间起床,这不人性。
2、wake闹钟和up闹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设置。wake闹钟设定在起床时间的前3分钟左右,轻柔唤醒自己。up闹钟则设定在期望的起床时间,且声音震撼,足以叫醒全家人 - 而出于避免打扰家人的美梦,你就得在这3分钟内起来,去关掉这个远离自己的up闹钟。
3、做到:起得爽快、睡得心安理得。关掉up闹钟,就要开始一系列清醒动作了,就是我最开始提到的那些“琐碎小事”,别小看他们的作用哦。时间短,见效快。
基本上,以上三步完成,就可以快乐地进入早起时光了。当然了,也有人还是想回到温暖的被窝,作者认为其间原因有二:睡眠不足,导致清醒行为的作用有限。第二原因是没有安排好早起后的事情。
所以,又回归到早起的决定因素:头天晚上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你有没有确定靠谱的起床时间?你有没有设定好自己的闹钟?你有没有安排好第二天早起后要做的事情?
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早起后要干什么应该以促进早起为原则,做到有趣又有利的早起。
说在最后的话:在给每个时间段列清单时,要做到八分饱,即不要排得满满的 - 这又成为了严格的日程表。要允许自己有“开小差”的偶发,不会陷入事情没做完导致的各种纠结里。
这本书越看越妙,看来作者的”最顺应人性的个人管理培训师“称号是有它道理的。我期待明早继续阅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