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每次我看到电视里演记录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场景,心里总不是滋味。
那时候我就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穷人变富有,能不再让他们受穷呢?
一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直接给他们发钱,有了钱,他们不就变富裕了嘛!后来觉得不对,钱再多也有花光的时候,花光了钱他们又变穷了等于白忙活。
给钱不行,那就把他们搬走,搬到富裕的地方,和那些个富人生活在一起总归可以了吧?也不行!且不说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就算真搬过去了,衣食住行这些可都是问题,没准儿这么一闹腾,本来富庶之地反倒变得脏乱无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后来国家宣传希望工程,那张眼里满是渴望学习的小孩子照片不知道令多少普通老百姓心疼怜悯。那会儿我知道,拯救贫穷的办法找到了,那就是搞教育。
我一直认为我是对的:贫穷没关系,教育好了下一代,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再反哺老一代,多么完美的对策啊!可看了何帆《为什么教育无法促进经济增长》这篇文章后,我没先前那么笃定了。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提高教育水平不会自动地促进经济增长。
在普遍识字率很低的年代,发展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不过,何帆文章里有几个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1980-200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口识字率从40%上升到了61%,但就在这个时期,这些非洲国家的人均收入下降了0.3%。1960年代,台湾的人口识字率仅有54%,而菲律宾是72%,但台湾在6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而后者并没有。发展中国家是这样的情况,那发达国家呢?看瑞士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瑞士的大学入学率仅是富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即使到了2007年,瑞士的大学入学率也才47%,而美国是82%,芬兰是94%。
那么,照这么说,教育真的没什么用吗?这倒不是。教育发展之所以和经济增长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某些知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直接的作用。典型的如国内的教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学学的和工作所需要的是脱节的。如果有这种感受的不是一小撮,而是很大一部分的话,那么大学教育真已经成了一个问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上高中再上大学,很多人把教育当成了一种投资,但你有没想过,教育也许是一种消费,而且是必须的消费。既然是消费,那么花了就是花了,不如投资,花出去要讲回报。所以改变教育即是投资的观念,不至于太过功利,这样是不是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