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正好有教练领导力的课程,因为疫情关系,之前是线上的,而现在是线下的。对于线下我更热衷,因为可以能够更加沉浸式的学习,同时可以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本次课程的收获,有三个方面印象最深刻。
第一,欣赏式面谈。
当我们内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就算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可就是力不从心,这时候可以利用欣赏式面谈来做赋能。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我不自信,我没有能力,我不行。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能力,人本俱足。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去挖掘自己身上的潜力呢?那么可以尝试经常的问自己一些以下的问题:
描述一下,在自己心目中,自己所在的组织何时处于巅峰状态,既在何时感觉最为投入生机勃勃且充满活力?
不要有任何谦虚和保留请告诉自己,对于自己或者工作和所在的组织最珍视的特点是什么?
是什么为自己所在的组织赋予了生命并使其处于最佳状态的核心要素?
想象一下10年以后自己所在的组织,假设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一直希望的那样来实现它和今天的状况,会有哪些区别?如果为了使梦想成真,自己如何做出贡献?
为什么需要问这些问题呢?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做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
比如我们所说的孕妇效应,或者说当你买了一辆品牌的车子,你会发现你周围竟然会有那么多相同品牌的车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焦点。而当我们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聚焦于这些闪光点的时候,我们将会激发无限的潜力。
人生是最伟大的宝藏,我懂得从这个宝藏中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第二,领导者的束缚
我们可能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的领导身上,多多少少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习惯以“不”、“但是”、或“然而”作为开场白。
习惯做评判。
没有及时表达认可。
炫耀自己的聪明。
过于争强好胜。
固守过去。
不愿意听他人的意见。
过分在意“我”。而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小我”。
老师分享了5个点的“小我”
1.误把需求当成爱。
从领导者的角度会经常以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来去领导下属,欠缺格局和视野。
而作为家长经常会有我希望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未满足的需求而造成的。
如果想要破除这个点,就必须坚守自己的愿景。与过去和解,更多的是去看向未来。明确自己目标是什么。或者团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做他自己。
2.拒绝感受真实。
事实不等于真相。在网络上或者视频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内容。有些内容可能会是掐头掐尾只留中间。而这样的内容可能会呈现出与真相截然相反的含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去觉察现实。
说起觉察,包括我自己以前会去再发生事情之后去反思,以为那个就是觉察,而真正的觉察是在当下。
举个例子,就是当你要把一句不恰当的话说出去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这是不恰当的,并且马上住口,这就是觉察。如果已经做了,那么就相当于是反思或者说复盘。而真正能够做到觉察,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训练,推荐用正念或者冥想。
去觉察自我情绪,觉察自我价值观,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觉察自己对环境的匹配度等等。
3.在没有自己的地方寻找自己
这一点对我来说感触最深。不知道大家是否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是表扬自己还是批评自己。如果我们经常希望能够有外力认可自己,那么这就是一种在没有自己的地方寻找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求。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而丰盛日记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我们需要记住的一句话就是:在别人认可和爱我之前,我可以先选择爱和认可自己,我们都有爱和认可自己的能力。
4.抵制变化
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并且创造更多的资源。
5.强迫结果
比如在教练当中,如果教练是强迫结果的话,就会容易去套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作为领导,在团队中容易一言堂,可能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我的。
所以我们要果上随缘,因上努力。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使命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第三,领导力教练之术之生命意图
这次约本组的组长做教练,探索自己的生命意图。通过教练的不断提问,让我自己渐渐清晰自己的生命意图是什么?而我出来的结果是——信任。随之脑海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就是一个大手握着一个小手,一切基于信任。也因此让我更加明白,我在工作中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种种。
最后,学习只是开始,而过程是需要不断的去训练的。而陈序老师和团队所研发的系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有收入。如果你有困惑或者想要探索自我,记得来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