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单位,也就意味着它不仅会带给我们快乐还会带给我们苦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词一直活络在我的周围—原生家庭。一时间原生家庭变成了原始伤害的来源,性格缺陷的根本。我接受这一观点,世间却然有太多的伤害来源于家庭,但幸福和关爱依然不曾被取代。
“我是多余的那一个”,这是我在父母离异各自组建新的家庭之后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我遇事总是做主的原因。没有家庭感,没有归属同时也一直在否定父母之爱的存在。也许有无数次我的父母给了我明确的爱,但可惜总有那无数零一次被我否定了。而神奇的事情便是家庭的存在与父母之爱并不会因为被我内心的否定和拒绝而磨灭。总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承认以及接受那被自己期待了很久的爱。
2019年我休学了,身体发出了警报,我回家了。父亲得知之后联系了昆明的医院,我前脚下飞机后脚他便开着车带我去了医院。我不知道他当时多害怕失去我,也不知道他为了让我接受最好的治疗到处求人。那时候他对我说的最多的话便是,姑娘开心就好。
我住院的日子很平静,我的后妈照顾我,她对我很好。她在我输完液之后带我去很多地方玩,带我去吃很多好吃的食物,她一直陪着我不曾离开。我总是在吃了药之后昏昏欲睡,也总是睡去。她就安静地在旁边绣着花,等我醒了又带我去吃饭。就这样接受着治疗,就这样安静的日子在流淌。
有一天,我睡起来听见她和我父亲在打电话。挂了之后她笑着对我说,“你爸爸像是憨掉了,他喊我领你去买玩具”。我仿佛被什么击中了,如鲠在喉。那时父母没有离异的时候,我感冒发烧后他总要哄一哄我,带我去买个玩具。而那天,我已经19岁了。
后来我出院了,休学在家偶尔去复查。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家,而不再是我的居住环境。我有着慈爱的爷爷奶奶,有一个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的叫我姐姐的弟弟,有在我生病的时候打算卖掉房子的父亲,还有关心爱护我的后妈。他们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是我不接受得久了都看不见了他们的存在。
经历过什么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的确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其中痛苦。倘若我们换一种心态,客观地接受未尝不可。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逃离也可以自我蒙蔽,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迎上去才会得以解决,我们对其置之不理也同样会被处理。给自己一些懒惰的机会,不去挽回不可挽回的,不去糟践弥足珍贵的。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