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莎
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你怎么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实的自己,曲解鸡汤本意
不断的有鸡汤说成为真实的自己,甚至打着心理学旗号,从弗洛伊德说起,求真求本。但实际上,说什么成为真实的自己,不过是拒绝改变的借口,我们只有不断的调整自己,才能寻求更好的自己。
甚至一段时间娱乐圈放飞自己,亮出自我,各种不尊重人举动和出格个性化的现象,好像成了另类和率真的标签,甚至有明星因此圈粉无数,这类的现象是变相扭曲了鸡汤的本意。
前段时间看李翔的新书,里面有个观点让人感觉新奇:Facebook最早的投资人彼得·蒂尔对年轻人说:不要成为真实的自己。
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你怎么知道自己有一个确定的自我?
其实更多时候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多面性的存在,且存在多重的人格特性,只是哪个表现比较强烈,因而显现出来并被人记住而已。以词人为例,即便奔放如苏大文豪,依然会有“小轩窗,正梳妆。”细腻,同样婉约词人李清照不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气么?
人不应该是改变的过程么?五岁的你,上学时候的你,参加工作后的你,你确定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
盲目顺从自己,反倒容易迷失
真实的自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个人有无数个自我,并随着经历不断成长,经常说做真实自己放飞自我的人,其实往往是拒绝改变。
同学X是个咋一眼看上去岁月静好的女孩子,上学时候她永远穿着最干净的白寸衫和浅色牛仔裤,大概就是人们说初恋纯真的模样。
脾气永远是不温不火,不卑不亢,跟她待在一起永远觉得舒服,经常被人夸赞娶媳妇就要找这样的,省心不闹腾,不撒娇不做作,就适合做行政的工作。
大学毕业那年服从家里安排,考了公务员并在家乡的小县城一个还算不错的单位上班,在旁人看来应该是圆满了,工作稳定里面,事少离家近,就等待“嫁”而沽了。
但是在工作第六年后,有一回聊起,她居然还一直未婚,且说起各自的工作,满眼的羡慕和向往,说看着我们一个个在外面漂泊却精彩的朋友圈自己往往自惭形秽以至于有段时间取消了朋友圈。
原来体制内的悠闲安逸,让她迷失了自己。觉得自己进退两难,想着做改变,跳出环境,却没有勇气再出去。
天天跟一群上班打毛衣的大妈待一起,她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真实年龄。
甚至一度还因此抑郁了好久,觉得自己把自己闭上了绝境,言辞中的焦躁和悲观情绪都写在脸上,说起来好多同学都觉得难以置信。
其实当时大家一直认为,她那样淡淡的人,就应该选这样的职业才适合自己,毕业后回家应该是成就真实的自己,算圆满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结果,其实更多是没明白三点:一是人的多面性,真实自我应该是多样的。二是真实的自我是个动态过程,是会随着经历而不断改变;三是如果不去尝试改变,一位顺从自我,路只会越走越窄。
跳出自我的怪圈,才会发现新的自己
常听不断有鸡汤说,跳出舒适圈,才能发现更多面的自己。换一种老生常谈的说法,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就是这个道理。
与前一个相反,谁也没想到原来一向安静的L居然有一天修炼为职场女王的模样。原本一个含着金钥匙的公主,学生时代因典型的公主病常常恃宠而骄的人。毕业后不仅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居然有一天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秒杀一众职场小花。
但背后她所做的改变和付出可想而知,后来听说是家道中落,甚至还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养父母倒台,墙倒众人推,亲戚都避之不及,对她影响很大。
她不仅中途辍学,做过最苦最累的路演礼仪站台、白酒销售工作,后来业余自学考试,把拉下的学业补回来,再到创业翻身。
家庭巨变,逼着她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仅让她出去了哪些坏毛病,更练就一身的盔甲和十八般武艺。
就像她说的,应该感谢这样的经历,或许没有这样变故,她到现在最多也就是个游手好闲败家子,好点也就随便找个人嫁了当全职太太,是不断的改变让她找到真实的自我并成就自己。
改变自我是个长期过程
人的一生本就是动态的,改变自我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断探寻自己内心深处更多可能,挖掘自己更多潜力的同时,调整自我,培育自我,关爱自我。
我在做地产策划没日没夜颠倒黑白加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静下心来享受这样早起的清晨,安静的看一本书或者心平气和去码那么多字。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从地产向金融再到商务的行业跨越,并能游刃有余。哪怕推倒重来,从零开始,依然自信随时有重启开机的勇气。
改变自我应该是一件终身要做的事。自我修行,自我激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应该是终极目标。
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负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