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情深不寿

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种。吴歌采自南朝都城建康,西曲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城市,《华山畿》属于吴歌。大胆追求,生死相依,与传统礼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相径庭,这正是南朝民歌爱情故事的特点。南朝乐府中的那些特殊爱情,从一个侧面说明,南朝时期的人们正在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追求人性的解放。

这首民歌记录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江苏的南徐地区,有个男孩子要去云阳的学馆上学。南徐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因为东晋时期,大量北方人向南迁徙,他们怀念故土,因而南朝政府只好将南方的地名改用北方名称。

当这个男孩子走到华山脚下时,临时住在一家客栈里。客栈主人的女儿刚刚成年,与这个男孩子年龄相仿。女孩子会劳动,人也长得漂亮,落落大方,能以礼待客。男孩子一见女孩子就喜欢上了她。但是彼此素味平生,偶然相见,男孩子不敢表白。他心想我不过是个路过此地的人,冒然跟人家说喜欢,人家只会觉得我不懂礼教,或许还会觉得我行为不端。

男孩子忍下表白的心,但却惹起了相思病。男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华山客栈,抑郁寡欢往云阳,到了云阳,他就一病不起。学馆派人通知男孩子的母亲,母亲很快到了。母亲很奇怪,试探着问:你从家里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了这儿就病得这么重?男孩子只能不再隐瞒,将自己爱上华山客栈女孩子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很为难,为了儿子,她决定去一趟华山客栈。

她来到了客栈,见到了女孩子。只见她挑水做饭,帮助父亲劳动,待人又十分周全,母亲十分感慨。她找到机会告诉了这个女孩子:我的儿子为了你相思成疾,现在已经变得奄奄一息了。

女孩子听完以后很吃惊,不知如何是好。她说我把系在衣服上的一个蔽膝送给你,你回去把它叠好放在男孩子的枕头下,希望能够缓解一下他的思念。

蔽膝是从腰间垂到膝盖前的一条长款的大带,是夏衣的装饰品。母亲半信半疑,只好把带子拿到了云阳,叠好后放在了男孩子的枕头下。说来也怪,男孩子每天枕着睡觉,感觉好像女孩子就在他身边,病逐渐好了很多。他自己能吃饭能喝水,也能活动了。

有一天男孩子终于从病床上坐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枕头,突然就发现了枕头下的蔽膝,男孩子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把带子抱了起来,他知道这是那个女孩子的,他也瞬间明白了正是这条蔽膝救了他的命。他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身上,再也不离开。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蔽膝使劲地往嘴里塞,可是这是布做的,怎么能吃下呢?他只能死死地往下吞,蔽膝堵住了他的嗓子里,令他喘不过气来。这时母亲发现了他的行为,赶紧跑过来,想把蔽膝从他的嘴里拔出,但是为时已晚,男孩子就要断气了。

男孩子从他的嗓子里支支吾吾地吐出了几个音,母亲好不容易才听清楚这男孩子到底要说什么,他说用车载着我,经过华山边。母亲明白了孩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会被运回家安葬,他嘱咐母亲一定要选择华山客栈的路,他想让自己的灵魂再去看一眼那个女孩子。

一辆牛车缓缓而行,拉着男孩子的尸体来到了华山客栈。牛到了客栈前突然不走了,赶车的人无论如何驱赶都没有用。好像棺材里忽然变得非常沉,在路人的谈论中,女孩子走出了客栈。看见了这辆车,她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深深爱着自己的男孩子。

女孩子对着牛车说等等我,然后女孩子进了屋,点了一炷香,洗了个澡,打扮得很漂亮,再次走了出来。她对着棺材唱了一首歌: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译文:华山的旁边,你既然为我而死,我独自生存有什么意义呢?您要是可怜我的话,就让棺木为我而开吧!

女孩子唱完了这首歌,客栈外的空气都凝滞了,仿佛地球都停止了转动。大家都看着棺木,轰然一声,棺木居然真的打开了,女孩子立即就跳到了棺材里,然后这棺木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瞬间合上。女孩子的家人冲了出来,拼命拍打棺材,可是这棺材怎么也打不开了。大家拿来各种工具撬棺材,却怎么也撬不动。

大雨滂沱,狂雷作响,闪电劈空,女孩子的家人大哭,但也实在无法可施了。当天空再次放晴,两家人慢慢接受了现实,只好将二人合葬,这个墓叫神女冢。女孩子成全了男孩的深情,只是她的美丽聪明能干的性格,本该有绚丽的人生,可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