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鬼谷子》
日期:2021.04.28
《鬼谷子》是一本重计谋的书,其文章视角是以自己为主的谋士,自己的主张与君主合则为之,不合则选择自保并另寻君主,不以国重。其书中写到的一些方法,至少现在的我看来不太适合于我,适用于那些善观察、善感知、机巧的人,像其中的用正反的言语探究对方想法、用语言吹捧对方之后毁之。其中手段有些小聪明,这些手段如能成,则必定对方低于自己,这却是有些难为人。我以为人是平等的,包括各方面,在你观察和耍手段的时候,对方也会看的一清二楚的,将对方提前定义成比自己能力低一档是不可行的,而且这些方式要隐秘和周密,不若阳谋、正合来的踏实些。我并不理解言语的力量,所以我很难想象说客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左右时局的场面,或许是我并不了解那个时代,窃以为言语总不如行动举措更影响人。本书尚有可取之处,一是适当是也可以提醒自己学习观察和揣测,二是有些思想的确可以借鉴,而对于那些过于机巧的东西就算了。
一、明了发展规律、洞察事物特性
书中有提到“圣人”是指洞悉了万物规律,明了了事物特性,理解人的内心,然后可以守住自己要守的人。这里有几个递进,万物规律、事物特性、人心,最后是成事。万物规律为虚,是事物的发展途径;事物特性为实,是了解实际事物,将理论结合到了实际;而后识人定计成事。
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是第一,而后就要具体到事物之上。相符即是判断事物能否达到目标,并应该采取哪种举措。有时不选择某些人某些物,不是因为对方做错了什么,仅是因为不相符而已。如此,便会感觉所有事所有人各有各的发展曲线,各有个的合适频率,观察各人各事的特性、曲线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抽离具体事物的道理,宏大、正道;具体事物的特性则多彩、多变有趣的很。
识人定计便是之后的事情了。由此,在明了事情的发展规律与具体事物特性之后,一是要探知他人的需要、想法、实情,方可用人定计,判断是否双方意图是否相符,是否可以借对方成事。此时就要耐心等待,摸清对方思路而后下手,不可尚有未考虑到的,便匆忙下手,则就是“忘情失道”,不可取,静下心来,慢慢决策,要稳住。
知人则要先从自己入手,“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由此,推己及人。如此,明人心,知立场,进一步明了做事该从何处何人入手,明了与何人合作可以共赢,何人可以助己,何人会反对自己,做到对人物关系上的初步判断。这一切,都需要慢慢地周密地详尽地思考,急不得。只有这样,才能不出手则已,出手便中的(虽然现实情况不会这么理想,但总归会使成功的概率有所提高,并且做事有法规,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做什么,某些情况的出现该做些什么至少心中有所明了)。
为此,行事、用人、沟通时,心中多少要明白自己的策略、法规,即何时何事该如何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人合作,并由策略、主线的做事与说服他人,如果没有法规和主线,则难以说服人,并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所有积累,“己不先定,牧人不正”。在情况未明之时,圆滑处置,情况明了,计策已定,应果断出手,并行事应有所法规,知道做何事,做到什么程度,即“知止”,用书中话讲即是“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一是要见微知著,在事情刚起头时,便明白之后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及时修正或是借助这些苗头扩大事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是在顺从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做出的判断,也依然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是必然的趋势,难以人为抗拒。(???有东西忘了写,是什么来着)
以上两点即是书中的“得情”和“抵巇”,是在明白事物发展规律与具体事物特征之后,自然明了的两种方式,如“得情”即是要明白各人需求,就是在明白具体事物的特性与需求,自然便是探究事物特性的过程中的一环;而“抵巇”则是在明白事物发展规律之后,自然在事物刚有苗头时,便能推测出之后的发展,并能在其微小时依照自己的想法对其采取措施,这也是在探明发展规律后,自然会用的方式。这两者都是在探究发展规律与事物特征过程中的自然明白的副产品。当然,这里的说法还是过于理想,很难想象有人能完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人既是常人,难以明了很多实际规律,但仍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追求的标准。
二、阴阳行事
文中主要思想在于阴阳,或是捭阖,即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的手段,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反复拉扯对方,个人理解类似于大棒加胡萝卜,或是一边执行惩罚的政策,一边施行奖励的制度,之类的形式,探究对方心理或是行事。
但个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手段都应建立在明了发展规律与事物特性之后的东西,那么重点不应是明了前两者么,而非是“捭阖”、“反应”这种手段。或是说本书主重手段,所以将反复这样的手段作为中心;或是说多数事都可以适时采用正反的手段达成所希望的结果,这是最直接,不在可以继续分解的手段,所以作为核心;或许作者明白难有人,或根本没有人能成为“圣人”,所以,在实际中手段是最直接明了的东西,而探究发展规律与事物特性难有人能成功掌握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以手段为中心。这都是基于我自已的推断,难说实情,这或许也是我看书的一点缺陷。
我认为书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放弃自己的思维逻辑,不去深究作者言语含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感知与想象力,去感知文字的内容,不深究,主观感受到什么便是什么。第二种,是倒空自己的思想,完全依照作者的思路去推演,理解作者的内容,想该书,按照这种读法我就不应去按自己的思维逻辑去理解,认为“捭阖”这种手段应是中心;而应该接受手段是核心这种思想,在去站在这种假设上继续阅读,如此,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有了新的视野与观念。第三种,则是固守自己的思路,以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作者的意思,如此,自己其实还是没有跳出自己思维的圈子,吸收到的、理解到的无非是还是自己所赞同的一套,而无充分明了作者视野、立场。这可能也是我阅读过程中的错误。
重说回阴阳,但从行事而言,的确我们应该对同一类型事,当有正反两种手段,适时采用合适方式。就如书中对人的劝说,要劝说对方行事,则言语应该偏向于画饼,即美好的愿景、高尚的品格、成功后的景象,以此鼓动对方;而劝说对方停止做某事,则言语应着重于利益,即做该事的后果、风险、麻烦之类的事情;用一个词总结便是“阳动阴止”,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样做的效果会如何,但听起来还是不错的。
在看到“阳动阴止”的内容时,我便想到或许世上做事的人,也分阴阳两种。偏阳的人,热情、不怕风险,像利剑,排除万难,善决断,其自身便是太阳,自己便能吸引人向他聚集。偏阴的人,仁厚,有阴德,待人和善。
前者适于立业,在一无所有的时候闯出一片天,由于其自身便是最大的吸引,其自身的品格便是最大的优势,其坚持便是成事的主心骨,不怕辛苦,带给人信心。但有一定成就之后,或许其身上的光芒就会掩盖身边人的特点,并其自身的行事或许带有一定自信,难以于他人交融。
后者适于守业,在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之上,细水长流,能容各色各样的人,并做好内部之间的调节、协调工作;但在一无所有时缺少坚定信心与一往无前的动力,难以在空白的地方做出一定成就。
以上两者特点也不是那么的绝对,只是说处于阴阳两极的人的特点可能这样的。我相信仍有那种给人信心与动力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将他人意见作为决定的参考;也有待人温厚的人有着不可动摇的目标。
我更愿将以上两种行事方式作为两种特性,而非两人。如果认为是两种人的话,则会给人一种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无法协调;作为特性,则可以明白何时何地该以何种行事处事,而非作为人难以改变的品质处理,如此,便可在创业时义无反顾,在守业时细水长流。或是说,将两种协调与一人品质之中,也是尚可。
三、总结与展望
《鬼谷子》也并非单纯的只注重于手段,其中《本经阴符七术》则以养性作为所有策略的根本,只有身体健康、意识清晰才能做出明确的计划与判断。如“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三点皆是以养好身体、养足精力为核心,以此作为基础,后四点讲述做人应有气势、做事需灵活、行事要有法度一环套一环之类的作为准则处理事情。身体健康与精神充足永远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与基础。
其书作为常人的行事则有所不妥之处在于,其讲究对人说人言,对鬼说鬼话,如此,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心中有数,控制自己的言论、行事与想法,这样在对方难以探究自己的同时,也阻断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途径,难以几人合作探究思路是否正确,碰撞出更好的主意,会陷于自己的思路之中,所以这种做法仅适用思想成熟、思维周密的人行事,常人还是需要与人沟通,探讨的。就算是成熟缜密之人也难说不会自己的思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或许也只有“圣人”才能行事吧。
而常人若想密谋何事,或许需要一个利益相一致的团队,通过内部探讨以完善思路,但仍要注意泄密与团体被单一思想同化的风险。虽然如此,但书中有一篇幅中有提到君主善明,要广听言论。
对于书中推崇的密谋,我个人以为这种方式行事过于繁琐与麻烦,主要是太累了,为此我更推崇于阳谋,做些根上正确的事情。阳谋正合贵周,阴谋奇胜贵密。
书中一些的技巧,如拉扯、内键、飞箝、忤合等,这里并没有提及,这些技巧需要行事人有着较强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能一定程度上的掌控对方,我个人觉得对于我而言,这些方式都是难以做到的,但是适当的提醒自己多观察倒是可以的。该文含有强烈的主观意见,这里尚且在介绍两个书中的观念:“反覆”和四种可做的事。
“反覆”,“反”即通过大量已有事实或历史学习知识,“覆”便是将已有经验拿到现实中或面前的场景中去验证。
书中有提四种事情可做:第一,危险但收益高的事可做;第二,不费力且易成的事可做;第三,不得已的事要做;第四,去祸患的事情与带来福报的事情可做。
同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了解写书的背景是如何,我也难以理解单凭语言的能力便能做到如此,或许这些技巧也有行为的加成。不过话说回来,无论什么地位的人其直接影响的方式无非就是言语与行为,行为是本,言语是博弈与警告或是了解对方的渠道,如此,注重于“言语”也是应该的。
本文废话有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