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国内HR圈流传着这样一条海归鄙视链:
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国研究生>英国本科生>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生
其实,就在这样的一条学历鄙视链下方,还存在着一种学历——“一年制硕士”
随着近年来留学生求职优势逐渐减小,几乎每一个“一年制”硕士都面临过来自国内企业HR直击灵魂的问题:“你这个硕士一年就回来了,学历国内认么?”
“一年制”硕士回国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真实性”,虽然这种情况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是“一年制”硕士的学历仍然会让诸多HR“产生质疑”,更有甚者在网申或者初试阶段,就把这种学历的学生拒之门外。
一年硕这么招黑,主要源于下面两个非常有趣的逻辑...
一、学习时间长短=含金量高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时间的长短直接与学业水平的高低开始画上了等号,这也是直接导致“一年制”硕士不受喜爱的最重要的原因——人家上了3年学还能没有你一个上了1年学的厉害了?
可是,学习质量和时间并不存在正比的关系。
很多一年制硕士的留学生表示,学习并不轻松,反而压力很大,别人两年的lecture和seminar挤压成一年,课程被安排在每一天,多的时候从早上9点一直上到下午5点不中断。
很多同学的“一年制”留学生活,不是在准备presentation,就是在准备课堂作业,同时还要准备论文、考试等,甚至有人感慨道:“这一年的硕士,熬的夜比高考都多。”
二、中国人多,下意识地感觉很水
我们先来看看“一年制”硕士的招生门槛。
通过上面的招生门槛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一年制”的招生门槛相当高,甚至和一些名校“多年制”硕士的招生门槛并没有差别。
所以单单从起点来看,这些学生,其实并不水,问题其实出现在,“入了门”之后,变水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什么样的大学,总是难免出现个别“混子”学生。
而一年硕士因为其花费少、学制短、性价比高这三大特点,成为国内留学生家庭的首选,所以出现了中国人扎堆的情况。
“一年制”留学生一扎堆,难免会多出现几个“害群之马”,刷分,混毕业,毕业之后回来给企业留下了不良印象,拉低了整体“一年制”留学生水平。
出问题的学生一多,HR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一年制”硕士,靠不住。
三、一年制硕士应该如何自救?
我们改变不了HR的刻板印象,难道不能从自身入手?有强大的自身实力,丰富的实习经历,HR还能因为你是“一年制”跟你过不去?
1、规划好求职时间轴
为什么自救第一步是规划时间轴?说的难听一点,读硕士,不就是为了好找工作么(这里不包括想要做学术人才将来做研究的同学)...
那么既然出发点就是为了找工作,为什么要在出发了之后,去绕远呢?找工作的第一步,当然是做好职业规划,而你连时间都规划不好,就别谈规划职业了。
国内秋招一般是从8月的第三周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你需要尽可能提早地进行准备。
这里,咕咕推荐你尝试使用“n+3”来进行规划,“n”代表的是你需要留学几个月,在这个基础上额外提前规划出3个月的时间。
2、关注国内各行各业求职时间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8-10是秋招黄金期,但是也有很多行业会根据需求调整时间,例如近几年大火的互联网行业会提前3个月开启秋招,券商、基金等企业会稍有延后。
由于受到时差和地域的影响,一定要积极和HR进行沟通,看看是否需要进行视频面试或者是调整面试时间,留下好印象。
很多大型企业都设有海外专场招聘会,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一定要提前了解、准备。
这里有很多同学会问:设有“一年制”硕士学校一般在开学之后的1-3个月内,会有大型的Career Fair,我要去参加么?
这里咕咕并不建议大家去参加。
第一、初来乍到,难免有很多不适应,准备Career Fair会让本来就非常紧迫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紧迫,况且大多数留学生的英文水平并没有好到能应付这种Career Fair的程度,去参加也是白给;
第二、你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要么就是薪资要求更低的本科生,要么就是比你经验丰富很多的MBA学长,和他们相比你完全没有优势。
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备战秋招吧。
3、尽可能地抓紧时间提升自己
这里指的是你要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简历上展示的“硬实力”内容。
求职一共只有三道关卡,网申、笔试、面试,而这三大关卡中,有两道关卡与你的简历有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国内企业HR最看重三点分别是:实习经历、个人能力、学历,而这三点中,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实习经历,一份好的实习经历不单单在简历上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对你个人能力的极大提升。
毕竟
好的经历,无需赘述
投递自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