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这种感觉一直到我20岁,有人管我借钱为止。当时流行的一句话,“谈钱伤感情”。现在我才明白,无论是债主还是佃户,受伤的是脸皮薄的一方。
大学时,我的一个高中好友向我借了200块钱,说是还另一个人。当时不谙世事的我,竟然为了这事折腾了一下午,专门办了新的银行卡转账给他。事后,好友请我吃饭,只叙旧情,绝口不提钱。他不提,我也不好意思提。一顿饭结束,各奔东西,他再不见我,我拉黑了他。
以后许多年,没人跟我借钱。
我离开校园,参加了工作,逐渐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详细记录每笔开销,精确到分。看着逐渐增长的积蓄,我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在这时,又有人来借钱了。
借钱的是个女同事,本科毕业的小姑娘,一脸不谙世事,或至少给我的印象是这样。家里有点“背景”,爱运动、爱追星、爱买名牌,身边许多“哥们儿”、“姐们儿”。她和我一起参加工作,并且我们的办公室隔得不远,一来二去,就成了熟人,平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她愿意把一些事和我分享,我也成了她“哥们儿”中的一员。
就在2013年的某天下班后,她来找我,说有个朋友在境外遇到了困难,跟她借钱,张口就要8万,她没那么多,于是就跟她的“哥们儿”“姐们儿”借,现在还差1万多,不得已才来向我求助。一听借钱,我心里开始很不乐意,担心她有借无还。但看在她实在太窘迫、而且“哥们儿”这些年的份上,脑子一热,答应借她5千。她很感激,说等朋友从国外回来马上还我。我竟天真地相信了。
这一等,就是一年。
这一年里,我买了房子,每月还贷,生活压力骤增。为此,我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硬是没跟家里要一分钱。然而,每当看到账本上的5千块钱借出,总觉得很刺眼。我们之间的关系依然如故,或至少表面上如此,我们还一起吃饭、聊天,只是我每次见到她都有些不自在。
忽然有段时间,她消失了,又过了大约半月,她又出现在我面前,精神有些憔悴。这段时间,她父母离婚,母亲生病住院,现在要手术,但手术费还差1万多,希望我能帮忙。这个要求,就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激活了一年前的不快经历。我深吸一口气,默不作声。她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像我保证,等下个月工资发下来就还我。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而且又担心之前借的钱收不回来,最终在自我欺骗和自我恐吓的双重作用压力下,借给了她1万。
按照习惯,我把这笔支出计入了账本,跟之前的5千并列。
下个月来了,又走了;下下个月来了,也走了。除了她又恢复了以往的光鲜亮丽之外,欠我的钱,依然没有踪影。
我还是每天都见到她,我们还是偶尔吃饭,但频率已经大不如前。这一年,我准备结婚,装修房子资金紧张,于是思前想后,鼓起勇气小心向她提出了还钱的要求。
她先是一愣,似乎患了失忆症,等反应过来,她解释说,那个“姐们儿”还没回来,等回来马上给我。看着她新买的苹果手机,我咽下了后面的话。
我向父母借钱装修了房子。
她欠我的钱,成了阿Q头上的伤疤,稍微一揭便会让我恼羞成怒。账本上的赤字无时无刻不像毒蛇一样咬啮着我的心。尽管我的积蓄早已超过了这个数目,但它就像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透出阵阵阴风。
我们还像往常一样天天遇见,偶尔吃吃饭,但频率已经大不如前。
又过了大半年,她来我办公室炫耀别人给送她的Monclear外套。我斗胆再提还钱的事。她的反应,似乎这是上辈子的事。先在手机里翻找半天,然后说很久没跟她联系了,等过两天联系上了告诉我。我提醒她,都已经快两年了。她说,就咱们的关系,还怕我不还?
怕,我当然怕。作为一个没关系、没北京的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每一分钱都是我的血汗。但我没再说话。
又过了三个月,看还没有消息,我咬咬牙,删除了账本上的记录。
这一来,心里轻松了不少。
以后别再跟我谈感情,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