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丹·比约克格伦(Dan Bjorkegren)的经济学研究生曾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测试。在印度尼西亚,他针对人们的消费规律展开了一项大调查。他将某些消费品归类为诱惑性商品。(这种分类当然是主观的,有探讨的空间。)之后,他会请受调查者自己划分哪些商品属于诱惑性商品。但鉴于这是第一次调查,也算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活动,而且诱惑性商品清单中的东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列出来的,其中包括香烟、酒类和其他成瘾性商品等。比约克格伦就人们在购买这些商品时的消费比例进行了研究,并对诱惑性商品的赋税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对于最为贫穷的人群,诱惑性商品的赋税高达10%。而比例会随着人们富有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直到降至消费总额的1%。不可否认,富人会在诱惑性商品上投入更多金钱,但赋税比例却会更低。——《稀缺》
稀缺实验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