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1.从2007年至今,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几千个因孩子学习行为问题来求助的家庭,“分心”是父母们口中“深恶痛绝”的字眼。
2.这些孩子有的上课分心走神,不听讲,课本知识全靠父母回家教;有的写作业拖拉磨蹭,每天要到11点多,而他的同学大部分能在7点写完,;有的孩子经常与同学起冲突,几乎每天要被老师投诉;有的对学习彻底丧失了兴趣,厌学不肯去学校。每一个来访的家庭,说出来都是一部心酸曲折的血泪史。
3.这些顽皮捣蛋、不听话、不爱学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学习态度不好,不要好,习惯差,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4.当我仔细向父母询问孩子的情况,并且观察孩子时,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内心其实都是想要好的。他们也想课堂有好表现,考试有好成绩,能够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和奖励。有些孩子很努力,每天花很长时间在学习上,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其中大部分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小对孩子管教甚严。
5.这些孩子想要好,但是常常做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算、理解这些学习能力发展有落后或失衡,造成孩子在学习某一学科或从事某一项学习任务时不能胜任,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二是自我管理和自控力落后,得了ADHD,他们有能力但无故地慢,经常分心走神,拖拉磨蹭,影响学习效率和课业表现。
6.从英国医生斯蒂尔报告的第一例多动的孩子费尔至今,人类对注意力的认识不过100年时间,而真正被人们普遍关注只不过40年。儿童多动症比较公认的比例是5%,这意味着以全国4亿儿童计,有2000万儿童得了多动症,有2000万父母在为孩子的分心而饱受困扰。这些数据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庞大的学习障碍、发育迟缓等人群。
7.而家长认知的薄弱、教育方法的落后,以及教师资源的贫乏,使孩子发展和进步的道路变得更为曲折而艰难。从业这些年,我见过太多被误读被耽误的孩子,令人扼腕叹息。我的一位家长孩子一年级就无奈退学,在一家补习机构待了3年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才找到我们;另一位家长为了孙子的学习向电台求救,没有结果。一次偶然路过我们机构,才找到我们。
8.我越来越感到仅凭我们微薄的力量,无法帮助更多的家庭。希望写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分心孩子的认知。也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一些孩子也能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援。
9.此次疫情期间,我有了不少空余时间,下定决心将自己和团队多年累积的知识和经验,编撰成书,分享给尚在为孩子分心烦恼的家庭。
10.值此小书出版之际,我想向广大家长恳切地呼吁:当孩子出现分心问题,家长们一定不要简单地责怪孩子不努力,贪玩和懒惰,而要透过孩子分心的表象,找到根本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干预,孩子的分心和随之伴随的学习行为问题都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解决。
11.如果我们都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分心,坚持朝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付出努力,帮助孩子们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树立信心、学习有用的生活技能和享受健康的家庭关系,那么下一个10年,对于孩子们和倍感压力的家长来说,就会轻松很多。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家长的紧急援助手册,可以给大家育儿路上带来一点启发和引导,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那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