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川普和希拉里决战美国总统的战争刷的刷屏刷的厉害,每天打开微博就是各大公知站队互相攻击,打开微信就是公众账号的分享,来到办公室吃个午饭同事也在聊,聊完了还说,啊,我自己都烦了每天讲他们俩!
写这篇文章是想要组织一下我目前为止对这场战事的观察,相信比我深刻的人和见解不同的人千千万万。希望不会被拍死(躲
最开始从党内大选之时,川普就以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人。当时身边的美国同事都在开玩笑说,真想不通什么样会选这样的人,都是在哗众取宠吧。后来川普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时,他们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在自由开放的西海岸,承认和他们属于同一个国家的人竟然选了一个如此粗鄙没文化的人来竞选美国总统实在是可笑,甚至可以说是羞耻。可是在我看来这并不算可笑,甚至还非常合理。当然我在这里指的合理不是合乎道理的意思,而是有其存在的依据的意思。
我一直认为教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可估量。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来自于这每一代的人努力,而每一代人能够努力的程度和方向取决于他/她能接收到教育的机会和内容。而这一代一代的人都避免不了会出现分层,最普遍而常见的分层是普通大众、精英和统治阶层,普通大众和精英的区别可以通过教育程度来区别。我一直认同一个能够帮助和鼓励流动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社会,而这个流动的桥梁需要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作为支撑。当然,现实中这个流动不会这么简单的实现了,早在40年前就有美国社会学家通过非常科学的社会调研和研究证明了在美国社会,家庭的因素对精英的诞生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但是因为在美国大部分的精英并不是川普粉,所以这里讲一下剩下的普通大众是为什么被川普吸引。
冷哲在某一个知乎回答里面提到了美国的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说这个法案对美国整个社会体系的影响非常深刻。我去wiki上翻看了一下,这个法案成立于1965年,全方面的对美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做出了规定。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经济援助,剩下的便是教育资源如何分配,教育中心和服务体系如何设置,教育机构的培训和研究如何开展等。
1965年,或者说美国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年代。细翻美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在六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没有任何打断的经济繁荣发展时期,(那个时候房屋地产业和计算机开始慢慢超越了统治了五十年代汽车制造,化学,电子工业)。在1962年,FORTUNE 500 的前五名是通用汽车,埃克森,福特,通用电子和美孚,而这五个公司占美国制造业的百分之十二。同样令人在意的是,这个时期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到了巅峰,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参与到制造业。整个社会生产力从农业向工业转型,从1945年到1975年,花在工业上的每小时劳动力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只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三,同时花在农业的每小时生产力降低至百分之七。60年代的总统竞选,肯尼迪的竞选标语为 “ To get America (economy) move again.”,让美国的经历再次繁荣。这句话是不是和川普的竞选口号非常类似?
而只用稍微看一下这些数据就能大概了解到那个时候的美国,需要大量普通工人和推销员。一个家庭,只用有一个人能在这样的大公司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几乎能够保证整个家庭生活。所以很多人只用读完中学就可以工作,而美国的公共学校也只会提供最基础的教育,听说读写,简单的算数即可。
变化发生在九十年代,甚至可以说八十年代,因为八十年代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和市场经济,大量的劳动力被解放,此后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接受了非常严苛的谈判条件,正式加入了WTO。同时,中国青年劳动力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到全球市场和其他国家竞争。出国三年,没有见过所有世界上的民族,但是至少在美国见过的所有民族里,中国人是最勤奋的。世界工厂转移到中国,美国工厂里的工人福利大幅度降低甚至失业。虽然美国依旧把研发和设计环节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可是受此获益的只有小部分的精英阶层。大部分已经适应工厂工作的普通大众,和他们的本打算重复父辈生活的后代,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僵局。换句话说,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自从建立之后就没有为任何社会变化做过改变,在这样的教育和福利体系影响下生长大的美国人面临着一个工作岗位越来越少,福利越来越低的劳动市场,同时他们花了整个几年接受的教育仍然远远不够帮助他们成年后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来适应社会。
对这次大选我觉得最搞笑的不是两个竞选人的对骂和网上的各种段子,而是川普和希拉里如此旗帜鲜明的对立和他们把美国最赤裸的问题展示给全世界,可是无论是美国的媒体,还是各自的竞选团队,或者是支持者却对此视而不见。这个问题就是美国的社会内部阶层已经固化和分裂成几乎是两个非常对立的团体。一个美国同事给我说,一般来说总统竞选你会发现任何一方代表的都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利益团体,你可能发现两方都有某一部分你觉得说的有道理的地方,可是这一次竞选让人觉得不同的就是,这两个竞选人的支持者都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反对彼此的观点。
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一方当选,他们都无法也不想真的解决美国社会阶层固化分裂的局面。美国极左,极右互相嘲笑彼此,可是问题不在于有一群人和你不一样,问题在于为什么他们和你不一样。当今的经济体系已经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如果底层社会或者穷人被排挤在主流社会之外太久,出现川普这么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人,选他也没有什么不正确的了。
该如何定义这样一个社会或者世界?有一本现在或许还不太有名的书《大驱离》,作者是研究全球化的社会学者 Saskia Sassen。她用的是Expulsions--驱离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世界。当我们再说贫穷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贫穷,贫穷的人会面临疾病,天灾人祸,社会福利体系缺陷的挑战,慢慢就会无家可归,食不果腹,最终被整个世界遗忘的角落,他们存在,但是人们视而不见。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在金融、资本和科技的发展之下,会原来越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动化带来的变化已经不可扭转,人力资源成本已经成了许多行业最大的开支,资本永远是贪婪的,永远是追求更高的利润的,它一定会流向最有助于减少人力成本的地方去发展,自动化或许能比资本全球化更击垮一个分裂的,没有为其公民做好应对准备的国家。
如何才能结局这个难题?川普和希拉里给出了各自的回答。王垠写过一篇文章讲IT和社会的关系,他说这些发明了技术的公司,在大家激动的感叹它带来了多么先进的技术的时候,有想过因为它们而失去工作,而又因为公司不交税,不回报社会而变卖房产,颠沛流离的人么。我想,资本主义在美国生根之深,它肯定会鼓励科技发展的越先进越好,但是问题在于,科技包含着高度的智能,自动。当资本急剧扩张,推动IT产业开发取代劳动力的产业,一直到真的取代的那一天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准备好了么?
总体而言,我还不想过于悲观。道路很曲折,而未来究竟是越来越光明还是越来越灰暗,取决于我们如何界定这什么是“好”和“坏”。有人用礼崩乐坏来形容当前的世界局势,实际上,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就是充斥着不稳定、革命、战争,人类文明正是这样通过这样的崩坏和重建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觉得说的很对。
后续:其实实在不想写美国大选的,觉得各种撕来骂去已经够了,再说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投票,可是这个话题背后蕴含着更深刻的世界变革,让我忍不住想要写点什么。这篇文章只是作为一个随想,记录下最近这段时间的思考,另外写完这篇文章我感觉比原来更右了一点,主要是真的很反感小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