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下第十二个典故,也是上古时期的最后一个典故:《望帝啼鹃》
简介:
传说古蜀国有一位国王叫杜宇,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被人们尊称为望帝。后来,蜀国来了一位能人,名字叫做鳖灵,被望帝任命为宰相。鳖灵做宰期间,平定了蜀中水患,把蜀国变成了天府之国,物阜民丰。望帝杜宇觉得自己的功劳和能力比不上鳖灵,就让位给了他,自己去西山修道去了。修道的望帝一直怀念家乡,关心着家乡的人。于是在死后,化为了杜鹃鸟,每逢春天就出来鸣叫,提醒人们播种,啼叫的声音悲悲戚戚。
出自:
汉李膺《蜀志》:
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华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以及:汉.扬雄《蜀王本纪》: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地名)。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地名)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名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
拙见:
这则远近闻名的典故有好多版本,我简介中的应该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吧。古代的蜀中之地,水患频繁,民不聊生,所以望帝才把治水作为了当时的最大功业,所以在鳖灵治水成功后,就决定禅位于他。这里面,我们看出望帝确实是一位特别的君王。他不贪恋皇位,任贤用能,为了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惜遁入山林,哪怕死后依然化为杜鹃为国人啼鸣。相比春秋时期的贪恋禅让好名声的燕王哙,望帝全心为了国家、百姓的作为更加让人动容。
至于接到皇位的鳖灵,实在是个有趣的人。传说他本是荆楚之人,不小心落水淹死之后,竟然逆流而上到了蜀国,被打捞上来就又活了。然后他便当了蜀国的宰相,治洪水,安百姓,最后得到了望帝的禅位,一切都是如此的顺遂,让人简直不敢想象。所以有人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禅让,是鳖灵靠着治水的功劳,笼络了大臣和百姓,逼迫望帝退位;还有说是因为望帝在鳖灵治水期间霸占了他的妻子,才在后来退位让给了鳖灵……但不管怎样,我想说,历史的记录永远也不可能让我们看到事件的全部面貌,何况是传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的事情,就算是再努力去挖掘也挖不到真相,就不如给传说留下一点空间,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不好吗。
小结:后来人们用“望帝啼鹃”来形容人们凄凉的啼哭以及心怀家乡,思念故土的情感。
例如:
唐.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元·关汉卿《窦娥冤》:“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