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备受瞩目的合福高铁全线通车!
至此,福建省9个设区市都开通了动车组,这是福建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飞驰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如一道银白色闪电,在福州、合肥间与风竞速,在生机勃勃的广袤大地上,划出一道史诗般的梦幻轨迹。
武夷山、婺源、三清山、徽州古城、黄山……合福高铁几乎涵盖福建、江西、安徽大部分著名景区。宛若一串穹宇间的珍珠项链,熠熠生辉,为合福高铁赢得“中国最美高铁”的赞誉。
三省之“福”,“合”于一路。开通6年来,福建、江西、安徽三省共享高铁红利,鲲鹏展翅、“福”摇直上:千年古县古田的菌菇销往四面八方,武夷山万里茶道遇“铁”而兴、最美乡村婺源和“世界双遗”黄山等地的美丽风景化身美丽“钱景”……
01 福建千年古县“生财有道”,银耳、桃子让日子越来越甜蜜
古田县银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量占全球90%的市场,有“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古田”之誉,古田县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银耳之乡”。
姚淑先是我国著名银耳专家,出生于古田县的一个中医世家。曾任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
1977年春,姚淑先研究成功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是椴木栽培的20倍,生产周期缩短四个月,还可以节省大量森林资源。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夜给县委县政府写报告,主动请缨推广这项技术,让更多乡亲早日富裕起来。
自1981年至1986年,他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了300多期培训班,参培学员达8000多人次。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中国的银耳栽培实现史上第一次飞跃式发展,年产量由以往的300吨飙升到6000吨。
随着产量的大幅度提升,销售也成了大问题。重重大山、层层叠嶂,成为乡亲们走出去、富起来的“拦路虎”。
那时从古田坐大巴车去福州要六七个钟头、去上海七转八转则要三四天的时间:从峰福铁路的莪洋站坐绿皮火车去上海,要先到鹰潭或南昌转车。
“那个年代坐火车千难万难,最难的就是买票。一票难求啊!”有一年春运期间,姚淑先在株洲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里待了7天,好不容易才买到回家的车票。
1983年,姚淑先到深圳从事香菇和银耳的出口生意,更是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从古田坐大巴去深圳,漫漫30多个小时:“那时的大巴没有卧铺,腰杆几乎都会坐断!”
1995年初夏的一天,姚淑先陪同几位外国客户,从深圳坐飞机到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然后转汽车赶往古田。
途中起了大雾,视线只有几米远,山间公路弯弯曲曲,有的地段两侧就是悬崖峭壁。外国客户吓得闭上眼,干脆不看窗外:“姚先生,你的银耳基地如果不搬到大城市去,我们再也不‘敢’来了!”
2015年,姚淑先“双喜临门”:在全球菌业界率先研发出营养价值和口感远超普通银耳的本草银耳,还迎来了合福高铁的开通。
“以前从古田到福州,坐汽车要400多分钟,现在高铁只要25分钟,快了16倍多。这下子大山就没办法再‘欺负’我们了!”首次乘坐合福高铁列车,已经87岁高龄的福建宁德古田县“银耳大王”姚淑先,开心得像个小伙子。
时光荏苒,合福高铁已经开通6年了。姚淑先深有感触:“托合福高铁的福,我们的‘合伙人’越来越多了!”高铁开通,万事皆通,做生意轻松、方便了许多:“高铁缩短时空距离,节省出大量的宝贵时间,让我‘更年轻’,也让每个中国人、更让整个国家更‘年轻’、更有活力!”
与姚淑先一样,有着“银耳姐姐”之称的晟农无公害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张家巧,曾经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我们这里八山一水一分地,老早以前,出远门是件非常头疼的事!”
90年代末,张家巧和爱人郑开亮坐着绿皮火车到上海,见识了天大地大,心也渐渐被梦想撑大。
1998年,夫妻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从事建材销售。
第一次坐火车,从北京回老家过年的艰辛,在张家巧的记忆中永不磨灭:夫妻俩裹着军大衣、拿着小马扎儿,天还没亮就去排队买票。
千难万难,终于挤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上车后的第一反应是“太吓人了!”车厢连接处、厕所门口、座位底下,到处挤满了人、塞满了大包小包。漫长的48个小时苦旅,不敢多喝水,也不敢多吃东西,车厢里空气污浊,脑袋昏沉沉的,真是苦不堪言。
后来,夫妻俩买了汽车。自驾虽然方便,但也难言轻松:从北京出发,要足足开20多个小时才能到古田。“那时候也没有疲劳驾驶这个概念,年轻、能扛。路上不觉得累,但是回到家就累散了架!”张家巧的先生郑开亮笑着说道。
2013年,在北京打拼15年的夫妻俩,得知合福高铁将在2015年通车的消息后,毅然选择回到古田种植银耳。
张家巧由北京城里的老板娘,变身为起早摸黑在菌菇房里忙碌的“菌姑”。掌握了工厂化、智能化栽培无公害银耳的“秘诀”,实现了四季均可稳定生产,并成功研发出冲泡即食的冻干银耳羹。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合伙人”越来越多,30多家专卖店遍布浙江、广州、甘肃等省内外:“托合福高铁的福,我们的银耳一定会越来越火!”张家巧信心满满。
古田除了银耳之外,还有一宝:水蜜桃。这里的水蜜桃堪称极品:汁多味甜,被誉为“桃中贵族,蜜桃极品”。
途经古田的京台高速公路和合福高铁相继开通后,北京、江西、上海等地的许多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寻找“桃花源”。但一道道低矮的栅栏,让游客只能望“桃”兴叹,不能尽兴而归。
“桃子的花和果儿都娇嫩,如果被摸来摸去,就很容易掉花掉果,影响收成,所以乡亲们祖祖辈辈都是把果园用栅栏围起来的!”古田县凤都镇际面村江春分说。
这栅栏就像是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得想办法拆掉!
际面村挂点干部陈祖健找到江春分,反复劝说、拍着胸脯打保票,成功说服江春分带头拆除栅栏,并迅速尝到甜头,年收入翻了几番。
果农们看在眼里,心动变行动,也纷纷拆掉栅栏,拥抱八方游客。桃子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原来2、3元一斤的白凤桃,现在批发价10元还供不应求。
02 武夷山:万里茶道遇“铁”而兴,让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越来越红火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国最著名的产茶地之一,大红袍、金骏眉等名茶均产自这里。
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早在唐代就成为国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列为“贡品”,明末清初开始传入欧洲,到了17世纪的康熙年间大量远销国外。
正是从17世纪起,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加速律动,逐渐成为一条联通万里、繁荣百年的“世纪动脉”。《崇安县志》中记载了当时晋商在武夷山采购集运茶叶的繁忙景象:“在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余艘,转运不绝……”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市下梅村,是历史上中蒙俄万里茶道的起点。村口,一座大石碑伫立,上刻“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八个大字。平整的青石板路、高大成群的中式古建筑、精美的建筑雕花等还可依稀看到“万里茶道起点”的昔日荣光。
在繁荣了两个世纪后,在印度茶的兴起、海运代替骡马运输、社会战乱动荡等大潮的冲击下,“万里茶道”逐渐衰落。
武夷山所在的闽北,即面积占福建省五分之一的南平市,山川秀丽、林茂粮丰,正所谓“闽北收一收,有米下福州”。但峰峦叠障、延绵起伏的武夷山脉,在赐予闽北人上好茶山的同时,也带给他们闭塞难行的苦恼,成为武夷山人走向富裕的一道道“坎”。
茶人黄圣辉记得,他们小时候要顺着小溪流整整走上半天,才能到当地的集镇,每次出山都是很奢侈、费力的事情。所以,全家除了种茶卖茶还要养猪养鸭、开荒种菜维持生计。
有一年连日暴雨,导致进山的道路全部中断,茶农们种了茶却卖不出去,生活一下子十分拮据。
黄圣辉的母亲用柴火把铁锅烧得红通通的,蔬菜下锅迅速翻炒,不放一滴油,出锅后撒上点细盐巴就直接吃了。这个见不到半点油水的菜被叫做“红锅菜”,黄圣辉全家人整整吃了一年。
上世纪80年代,福建的出省铁路依然仅有鹰厦线一条,公路交通同样落后。上海、杭州等地的茶商来武夷山,要先乘火车到上饶,再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转到武夷山。天黑、路窄、风险大,让茶商们叫苦不迭。
1998年,横穿武夷山脉横南铁路开通运营,继鹰厦线之后,福建拥有了第二条出省大通道,“养在深闺”的武夷山终于和省会福州连接起来。
火车嘹亮悠长的汽笛声、风驰电掣奔驰的雄姿,让武夷山的茶农们开心不已。黄圣辉的父亲黄贤义,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挑着两筐茶叶,坐上火车去福州卖茶了。
此后,武夷山直达北京、上海等方向的列车也陆续开行,前来武夷山旅游的游客迅速增多。黄贤义又购置了杯碗壶碟、茶桌等,垒起炉灶,守着家门做起了凉茶生意,每天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
攒到第一桶金后,黄贤义又投资开荒种茶。他成立了自己的瑞泉茶厂,生意越做越大。
普速列车时代,从武夷山到厦门需要12个小时,去北京、青岛等地均超过30个小时。当时,从福州到武夷山每天有8趟列车,平均行程在6小时左右,其中最快的Z60次列车也需要4个多小时。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一个多小时,武夷山可达福州,去厦门的时间也由原先的12个小时压缩到3个多小时。只需短短两三个小时,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便展现在闽北人面前。
上海、杭州等地的客户,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每年能来一两次武夷山已经很“奢侈”了。现在,高铁让他们想来就来,而且每次都会带茶友过来,茶友又会带更多的茶友过来,“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
武夷山与茶叶相关的企业,由2005年的不足100家发展到如今的4800多家。2019年,武夷山市旅游总收入实现359.11亿元,是2015年的2.26倍。
黄圣辉的瑞泉茶厂,如今成为拥有正岩茶产区茶园600余亩,年销售额数千万元的知名茶企,产品不但通达全国,还销往东南亚、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一块石头一张筏,一场演出一杯茶”,曾被用以形容武夷山旅游产品的“单调”。这单调被合福高铁和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联手破解。
《印象大红袍》,是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领衔导演的山水实景演出,创下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创360度旋转看台、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环景电影剧场、世界上视觉总长度最长的舞台。观众席五分钟内可完成一周旋转,舞台视觉总长度达1.2万米。
一束光,罩着一个俏生生的山妹子。她穿着红袄、手持竹竿,走到舞台边缘,用竿头轻轻一点,再顺势做个撑船的动作,观众就如同坐在一艘正在调转航向的大船之上,眼前的风景瞬间变换。九曲溪清洌洌的水、大王峰巍巍然的山,以及绿油油的茶园,让人目不暇接。倏然,一匹白马在山水间奔腾,哒哒的马蹄声,让人心驰神往。
《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借茶说山、说文化、说生活,希望大家把烦恼、抱怨、痛苦都放下,在美丽的山水间、在大红袍的茶香缭绕中,做一回“生活家”,从琥珀色的茶汤中,领略平凡朴实的幸福,哪怕只是片刻。
合福高铁的加持,让《印象大红袍》日益红火:合福高铁开通当年的8月份,售票量创纪录地达到12万多张,同比增长50%以上。下半年接待观众44万人,比上半年增长154%,2015年票房首次过亿。
03 最美高铁加持“最美乡村”和“世界双遗”,让美丽风景的“钱景”越来越美丽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再行六七里,八九十人推!”这是黄山市昔日交通运输的真实写照。1978年,黄山风景区对外只有5条班线,年客运量仅3万人次左右,且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行车难。
2015年6月28日10时40分,黄山北站发出首趟始发高铁黄山北至合肥南的G7452次列车,150万黄山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时代终于来了!
高铁网与旅游圈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
几乎每一次交通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旅游方式的新变化,有力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合福高铁,极大地增强了皖赣闽区域铁路运输能力,缩短了北京、合肥、黄山、福建之间的距离。黄山至北京只要5个多小时、至福州只要2个多小时、至合肥只要1个多小时。沿途与多条快速铁路相衔接,成为沟通华中与海西地区的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
合福高铁开通前一年,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黄山中海假日旅行社,接待来自北京、济南、福州、厦门4个城市的游客总数为14200余人,营业额901万元;合福高铁开通运营一年,这个旅行社接待以上4个城市的游客总数和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20%和220%。
“动车一响,黄金万两”。距离高铁黄山北站仅20分钟车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唐模景区,就是借助“高铁红利”迎来了“黄金时代”。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景区内以弘扬徽文化为载体,借鉴和引进法国古民居开发、保护理念的民宿——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以古色传香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东方文化的温婉和静美,受到游客“宠爱”,年平均入住率达50%,每逢节假日更是炙手可热。
合福高铁让唐模实现了华丽转身:以前这里多为零星散客,而现在团队多;以前这里投资和开发项目少,现在是一片热土;过去这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如今纷纷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唐模,从过去的小有名气,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化知名旅游地。
江西上饶的婺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上饶是个风景集聚之区,从空中俯瞰,一处处景点宛若散落在上饶周边的明珠。有人形容说:你喊我听得见,可就是难相聚——山河相间,咫尺天涯。南北惊鸿一笔、合福巨龙的腾空而至,串起了颗颗明珠。
从上饶到婺源,从上饶到三清山,从上饶到龟峰,从上饶到五府山……上饶人到自己周边的景区都是30分钟左右,道不尽的旖旎,说不完的人文,赏不完的美景。
2018年,来上饶旅游的人数达1.81亿人次,排在全国第10位,旅游收入达1820亿左右,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超过“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的深圳。
2019年,上饶市的旅游数字更加精彩:全年共接待游客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60亿元。
合福被誉为“最美高铁”,婺源则有“中国最美丽乡村”的美称,两者相遇,堪称美上加美。
据清道光《婺源县志·山川》载,“婺之壤,则山踞八、九,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婺源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古代历史变乱中的最佳避难地,但也成为快速发展的桎梏。
近年来,一条条蜿蜒在美丽乡村的通达公路、钢铁巨龙合福高铁,让婺源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嬗变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中国最美乡村”。
“有了高铁,从福州过来很方便。婺源的美是360度无死角的美,是我们出游的首选!”5月17日,来婺源旅游的福建游客张女士说:“我在高铁新城‘建亨·上东城’项目买了套房子,双休日啊节假日啊经常来这边,享受!”
作为上饶旅游的闪亮名片,婺源的美无与伦比:“烟波浩渺如仙境,黄花璀璨黄金晴。小桥流水马头墙,错落有致红丘陵”。如此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正是婺源惊艳世人的魅力所在。
婺源以迎接“高铁时代”为契机,努力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快旅慢游”。“油菜花田”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成名曲”;四季游产品组合“梦里老家 四季乡印”深受喜爱;走进享有“最美中国符号”美誉的篁岭景区,游人不仅可以欣赏晒秋美景,还能泡酒吧、住民宿、当一把快乐农夫。
“这里经过精心打造,可谓‘屋外500年、屋内五星级’,还能看徽剧、傩舞等表演。一家人住上几天,非常享受!”篁岭景区负责人吴向阳说:“高铁来了,游客越来越多,民宿客房供不应求!”
全域旅游促进旅游扶贫,婺源有8万人直接从事旅游,吃“生态饭”、发“山水财”的间接受益者超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
一滴墨汁,滴入大洋,墨水氤氲入海,影响环环相扣,这是经济学上的“墨汁效应”。如今,在福建、江西、安徽,这滴神奇的“墨汁”名叫“合福”。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曾经满怀深情地写道:“向前走吧,沿着你的道路,鲜花将不断开放!”让我们祝愿福建、江西和安徽,在最美高铁的加持下,拥有越来越美丽的明天!
(注:写作不易,欢迎阅读、谢谢阅读。对抄袭洗稿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