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到超市购物,我发现啇场侧面2号门是关闭的,玻璃门上写着“推”和“拉”字。现在超市开着冷气,侧门关着可以节约能源,保持商场的凉气。我准备拉门时,商场里面一位奶奶推着一辆婴儿车走了过来,我赶紧把玻璃门用力拉开把住,让婴儿车顺利出来。
当这位奶奶推着婴儿车出来后,我进了商场。按道理,大家进进出出都很正常。可是,我身后突然传出“嘭”的一声响,我回过头来,一个约5岁的小男孩撞在了商场的玻璃门上,捂着头大哭起来。这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对着我大声吼道:“你没长后眼睛啊?”我一愣,“说我吗?”孩子的奶奶说:“不说你说谁?你看,我孙子撞在门上了。”我瞬间醒悟了,原来,我帮那位推着婴儿车的奶奶顺利出去后,在门关上的一刹那,我身后突然跑来了一个孩子,一头撞在了厚重的玻璃门上。
那孩子的哭声让人心痛,我赶紧去看孩子的头,发现他的额头上已经撞了一个大大的包。这可咋办呀,我确实是没长后眼睛啊。我开始自责起来,连声说着对不起。孩子的爷爷一看孩子头上的包,就拉着我去医院给孩子看病。我说:“别急,在这等我,我到超市去拿碎冰块,马上就来。”我快速冲进超市,用两层塑料袋装了一些碎冰块,然后跑出来递给孩子奶奶,让她给孩子冰敷。
孩子的爷爷一把拽住我,让我马上带孩子上医院。旁边一位年轻的姑娘对我说:“阿姨,您报警吧!让警察调一下监控,谁对谁错就什么都清楚了。”姑娘的话一下就提醒了我,我拨打了110。
警车就停在广场上,不到3分钟,警察就来了。警官调取了监控,对孩子的爷爷说:“你看监控,这位女士做好事帮助推婴儿车的人打开门,然后自己才进去。你家的娃从外面快速跑来,撞在关闭的玻璃门上,怪谁?你们爷爷奶奶没看好自己家的娃,责任全在你们自己身上。”警官对我说:“没你的事了,你走吧。”警官已发话,我转身欲走,孩子的爷爷不依不饶地说:“商场为什么不弄个塑料帘子?这个玻璃门就是个安全隐患。”警官说:“那你去找商场管理部吧。”
孩子爷爷的怒气仍如滚水沸腾:“我不管,这玻璃门有问题,就是个大大的陷阱,商场必须负责。走,找商场经理去!”
我无心买菜了,心有余悸,心脏“嘭嘭”跳得厉害。我走出几步回头再看,那爷爷正拽着孩子奶奶,急急奔向商场服务台方向,声音依旧高昂。孩子的哭啼声与老人愤然的责问在商场侧门处交织回旋,搅动着夏季燥热的空气。
那扇厚重的玻璃门默然伫立,光洁的表面清晰映着“推”和“拉”字,也映照出往来行人的匆匆身影。它宛如一面无声的明镜,不仅映照着公共空间的众生百态,也无声丈量着人与人之间那道微妙难言的沟壑。
孩子去没去医院,商场怎么处理的,我不知道结果。然而,我心理却留下了阴影。以后,我一定绕道走大门,绝不走这个小门了。昨晚,我躺下来睡觉,怎么都睡不安稳,那个孩子头上的大包和孩子爷爷的叫嚣声一直在我的脑中闪现,无法让我释怀。
门扉静立,人来人往。或许,商场的侧门确显陈旧,换作感应自动门,或是添一道轻透的塑料风帘,便能多一分安全与便利。这位孩子的爷爷奶奶疏于看护,责任固然在他们自己身上,然而这静默的门里门外,每一次的推启闭合,何尝不是对自身与他人安危的一份警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