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家里是不允许看闲书的,更别说买闲书了,绝对是不务正业的开端。
但是所谓的有用的书还是鼓励看的,比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家人为了鼓励我像世界名人看齐,买了套《少年版世界名人传记》,貌似对于当时来说,价格还不菲。
因为时间太久,专门翻箱倒柜,终于在床底下找到了。
如下图,估计有些小伙伴们家里面也有,是不是很怀念啊:
小时候看的内容大部分已经石沉记忆的大海,能回忆起来的除了故事人物的悲惨坎坷经历和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外所剩无几。
只是当时阅读时所带来的激励和转瞬即逝的热血依然还留在脑海里,甚至在被大人们问道未来梦想时,很轻易地就回答“要当科学家”这种话。
不过孩子就是孩子,除了被逼迫看过几本之后,剩下的书就束之高楼了,除了上学之外,依旧是该玩玩,该挨揍挨揍。
现在想来,百年前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为了达到激励大众宣扬价值观而附会的套路鸡汤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2
上了大学,有一段时期特别喜欢看成功学类的鸡汤文或者书,每每看完都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亢奋,斗志昂扬,好像取得了通往成功的葵花宝典,感觉去拯救银河系都非自己莫属。
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季这么个恐慌迷茫又无助的时候,鸡汤文简直是救我于水火的精神食粮。我每日都如饥似渴地大口灌着心灵鸡汤,上瘾而又痴迷。
后来终于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蓦地发现问题所在。
喝了那么多鸡汤,可是实质性的能力却没有丝毫的提升。
刚喝完鸡汤时,励志得不能自已,然而当热血的劲头过去,依旧是原来干啥现在依旧干啥。这就和喊口号是一样的,场面和氛围的烘染,让你在当时当地设定了无数的目标,制定了无数的计划,恨不能有无数的分身。
然而一口并不能吃成个胖子,过后依然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如果喊口号有用,那我们人类早就达到共同富裕了,何至于“消灭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呢?
3
而后,参加了工作,由于踏实肯干,再加上运气的成分和前辈们的提携,年度表彰的时候,居然很幸运的有我这个新人的名字。
但在开始时,我并不知情。
我首先看到的是大段大段的个人事迹和陈词激烈的大篇赞扬,讲述一个新人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凭大量不懈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坚持获此殊荣。
刚看到的时候,内心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神?一定要认识一下是谁。
而当我看到最后赫然写着自己名字时,“我擦,这居然是我?!”,然后忍不住为自己刚才被唬得一愣一愣而感到可笑。
不是我对自己没有自信,而是对自己的斤两还是十分清楚的。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超人,会为未来而奋斗,但是并不会超出人的极限,即使有也不长久。再加上无可避免的运气成分,任何的夸大其实都只是后期为到达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加工。
比如,可以一叶障目的成功学,大部分上瘾的鸡汤,以及广为众人所知的各种名人传记。
里面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唯一能确定的是,它们都能达到鸡汤的效果,还没有汤勺。
那么,你喝了快二十年的鸡汤,胃还好吗?
4
鸡汤能影响一时,但不能改变一世。
煤矿工人可以靠挖煤多又快多领薪水,却并不会凭此而当上煤老板。
成功学类的鸡汤究竟是历史还是故事?谁又能分辨得清?
我们一直倾尽全力去模仿的鸡汤里的大神事迹,又有多少是真实存在过的?
我并不极端地反对鸡汤,只能说,鸡汤存在自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多饮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喝汤有度,小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