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去了一趟Bandipur,一个非常漂亮的尼泊尔小镇,一路上遇到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游客,还遇到不少当地的尼泊尔游客和Bandipur的工作人员。一番接触下来,让我感触颇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英语的感触。
从我搭上去Bandipur的旅游大巴开始,和我同排坐的是一位来自英格兰的游客,在车上我们聊了很多英国的情况,有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到现在英国脱离欧洲,我问了他关于英国脱欧的看法,之前都是在媒体报道中看到的,正好这次可以从英国人口中了解,那应该是最近距离的得知了。
在Dumre转车去Bandipur的时候,遇到几个看着像中国人的游客(个人觉得韩国人和日本人跟中国人都很像),我就用中文跟她们打招呼,结果她们听不懂,马上就改用英语交流了,后来得知她们是日本人,其中一个和我一样也是尼泊尔的志愿者。后来我们几个人约好一起打车去Bandipur,说来也巧,晚上吃饭的时候又在一家餐厅遇到了,于是大家就坐在一起聊起了尼泊尔的生活。其中一个人英语比较好,跟我聊得比较多,其实她的尼泊尔语也非常好,在尼泊尔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和尼泊尔人完全做到沟通无障碍。一方面庆幸地是,我们还能用英语来交流各自的志愿工作,另一方面我却感到非常惭愧,我这么蹩脚的尼泊尔语不好拿出来现世,就知道那么几个简单的词汇,真是无地自容。
当天下午在小镇上漫步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路的荷兰人,看我穿着尼泊尔当地风格衣服,他就主动过来问路。我只好告诉他我也是游客,完全就是在毫无目的漫步。这么一来二往就聊到了荷兰这个国家,因为荷兰有个世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于是话题瞬间就多起来了。他急于去找他的同伴,我们聊着挺投缘的就互相加了Facebook,然后就自个离开了。
第2天 ,我起了一个大早去山上看日出,
结果雾气太重,很多人没有看到日出就下去了,而我不甘心就这样下去了,所以我就在山顶上一直等着。正好一个小哥也跟我一样很有耐心,坐在那边看书边等,最后山顶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很自然我们就聊到一起去了。原来他是来自法国的,一个人来到尼泊尔旅游,打算在这边玩一个月。听说我是中国人,就跟我说起他之前在中国辽宁旅游的经历。两个人是越聊越起劲,从中国聊到法国,他分享了很多关于他的旅游经历,尽管英语不是太好,其他语言也不懂,但是他胆量很足,一个人到处走,真的让人非常佩服。
第2天 下午,我睡了个午觉起来决定去看日落。上山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人,再加上路况不是太好,我还心中略感忐忑。直到山顶上,一辆摩托车上面坐着两个尼泊尔人,超到了我的前面停下来了。山顶上这个时候就我们三个人,看样子应该也是来看日落的(这就是尼泊尔人的生活)。我当时忙于拍照,还来不及看他们,很快他们就跟我打招呼,简单交流之后发现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他们是在Bandipur医院工作的医生,他们就邀请我一起喝啤酒、看日落。真的是太巧了,盛情难却,我们就一起看夕阳,最后还一起吃了晚餐。
第3天 我就打算回去了,因为尼语不好,我一般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在一辆车上等了好久都没有看到司机,我就实在是忍不住问了车上的其他尼泊尔人,结果好几个人都是懵的,竟然不会说英语,我很无奈,只要继续坐着等。后来还是幸运,上来了一个懂英语的尼泊尔人,还没等我开口,就主动用英语跟我说,想坐我的旁边,我当然很乐意就答应,好不容易来了个会英语,这回终于知道什么时候发车了。大家会说英语,话题也就一下子开了,更让我好奇的是,他的英语不是一般的好,表达很流利,还没有太多的口音,听着就很舒服的那种。我问他为什么会说得这么好,后来得知他在美国读的硕士,之后一直留在美国工作,已经在美国生活九年了,只是每年度假的时候才回来尼泊尔。心中暗自感叹,难怪英语说得这么好,不足为奇了。
这么洋洋洒洒像流水账一样的写下来了,不难发现我在途中遇到了来自英国、日本、荷兰、法国和尼泊尔这五个国家的人,当然还有我这个中国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都有着各自国家的语言,但是却能够在一起交流,这些都是靠英语这样一个语言媒介。这个时候,我不得不感叹英语是多么重要(当然,我没有否认汉语的重要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我有这样的感慨,上半年很巧的一次教师聚会已经让我很有感触。还记得当时校方组织的一个周末野外的party,一起出去的有来自爱尔兰、印度、尼泊尔的老师,当然不能把我这个中国老师忽略了,一行中就有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人。大家在去的路上就开始有说有笑,聊得不亦乐乎,只有我除外,因为刚到尼泊尔不久,英语实在是蹩脚得很,很多时候想说却表达不了,尴尬至极。还好几个尼泊尔的同事理解我,还经常在一边跟我解释,这个时候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英语口语好一点,看着别人聊得那么嗨,自己除了羡慕就是憋屈了。
说到英语,我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了十多年了,生怕别人知道十多年后的英语还说成这个鬼样子,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这还得从2005说起,那是我第一年接触英语,至今已有12年了,但是真正系统地学习英语就只有初中和高中这六年时间。而我在这六年时间里,除了记单词就是学语法,我的听力一直都是薄弱环节,几乎没有口语,因为根本不需要说。初中的时候,我英语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勇气去参加听力比赛,看着同学拿奖回来,我只有羡慕的份。到了高中就更是了,语法的学习开始深入,那些从句什么的我倒是记住了很多,怎么把一个定语从句分解开来,什么是先行词,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分析得头头是道。
单词记住了不少,语法也学到了很多,这个时候我想很骄傲地说一句就是,我的阅读确实还不错(相比听力和口语而言)组起码认得到不少单词,也看得懂不少句子结构。到了大学的时候得到了验证,四级考试中有写作、听力、阅读、翻译,阅读分数最高,听力塌陷,惨不忍睹,因为基本上靠蒙,但是因为其它几块分数还可以,四级顺利通过,还高出不少。六级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再加上考前不复习,各项难度都有所加大,听力完全崩溃,我记得一半分数都没有拿到,狠狠地打了一次脸。第二次六级考试之前,我专门听听力,其它的都被我放在了一边,结果证明我当时的做法是正确,得知六级结果的时候,我还暗自觉得自己当初有点英明(自恋一下)。
我以为六级过了,英语应该已经达到了一个水平,再加上我利用大三的一个暑期在补习班带英语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就是带着这种自信,一个人去了马来西亚,想不到又一次被打脸,在机场找不到登机口,也不知道哪里取票(当时马来西亚国内的航班,有行程单就好,无需取机票),吉隆坡机场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平时坐飞机次数不多,转了几圈都晕了。最糟糕的是发现自己不会说英语,关键时刻竟然不知道怎么问了。最后还是命好,遇到了华人带我找打了登机口。想想也是够悲催的了,竟然还敢在国内教英语,真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毕业之后来到了尼泊尔工作,也是常常遇到尴尬的场面,跟同事聊天也常常是尬聊,没办法的时候就只能叫他们把单词写出来或者拿出手机来搜,所以我的手机里从来不会少了有道词典和谷歌翻译,我听不懂总要看得懂吧,好歹学了那么多词汇,不可能全部忘记的。记忆最深刻的一句是please speak slowly,这句不能忘了,因为我还是发现自己经常反应不过来,只能提醒对方说慢一点,就这样一直坚强地挺到了现在。我只能说比刚来要好一点了,就算是尬聊也能多聊出点名堂来了。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因为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好像现在还没有被印度超过,估计是快了),再加上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多华人在使用汉语。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英语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近两个世纪称霸世界的英国和美国已经将英语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只要将来还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我想接下来都很难离开英语了,跟外国人打交道,英语是最常用的。关键是我们作为汉语的传播者,更需要借助英语这样一个媒介语表达我们的思想,传递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将汉语传播出去。如果我们连自己都表达不清楚,我们怎么可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呢?
这样简单的几天旅行,让我更进一步看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此时不再是像中学一样了,那时学习英语是一种任务,更多是为了考试拿好成绩。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已经成了过去时,而现在对我而言,英语是现在时和将来时,听力和口语的重要性已经远超阅读和语法,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语法只是对于那些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家要钻研的东西,就像我们汉语说得这么顺利了,语法还是老出错,更何况我自己还是汉语老师,说汉语都老“不着调”,有时候完全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语法要求。作为一个英语的门外汉,我想钻研英语语法这么高深而又艰巨的任务还是留给那些语言学家来做吧,我就不去班门弄斧了。
这时候我想起了《神探狄仁杰》中武则天在狄仁杰去江州时候颁发的一道圣旨,叫狄仁杰“多听多看”。在接下来的学习英语的时间里,我想把这道圣旨改成“多听多说”来要求自己再合适不过了。但愿将来可以做到英语沟通无障碍,不求语法多正确,词汇多高深,能做听得懂说得出就知足了。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