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
#结构框架#
首先,群体的概念。
广义上,“群体”是指聚集在一起的许多个人,无论其国籍、职业和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狭义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是指集聚成群的人具有某种一致的心理。
其次,群体的特征。
1. 共同属性:个体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受无意识因素支配。
2. 主要特征: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群体易情绪化,敏感化,夸张化,急于采取行动;群体的推理不受理性影响;群体的想象力非常强大,但只会形象思维。
另外,群体的发展。
1. 间接因素:包含种族因素、传统因素、时间因素、政治和社会制度因素以及教育因素。传统的观念在时间的作用下长期渗透。
2. 直接因素:包含形象词语套话、幻觉、经验以及(毫无逻辑的)理性。具体指激发群体情绪的突发事件。
再者,关于群体中的领袖。
1. 短期领袖:兴起快,下落也快。往往是追逐个人利益的巧言者。比如路德、萨伏那洛拉以及法国大革命中的那些人物。
2. 长期领袖:意志力持久,影响深远。一些宗教创始人或是创造丰功伟绩的真实奠基人就属于此类,比如圣保罗、哥伦布和德•雷赛布。
他们的说服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最后,群体的分类。
1. 异质性群体:无名称(如街头人群);有身份、有名位群体(如陪审团、议会)
2. 同质性群体:派别群体(如政治派别、宗教派别);身份团体(如军人、僧侣和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等等)
#感悟#
总体来说,书中对“群体”心理的描述似乎都是消极的。从作者对群体特征的描述就可以看出—“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往往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
我们不得不承认,“群体”确实会表现出情绪化,急于采取行动的特点。就当下来说,很多粉丝就把这种群体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对群体的描述界定还是有点偏激了。“群体”不一定都是“乌合之众”,还有可能是创建伟业的团队。比如说每一个优秀的企业中都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同样的奋斗目标。这些一致与团结促使他们更加高效地完成每一次任务与挑战,促使团队成长。中国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属华为了。华为的团队工作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无一不是优秀的群体体现。但是这里的“群体”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展示出来的都是智慧与效率。
所以,群体这个词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中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