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没见面的老哥,中午打来了电话:晚上来吃饭啊,早点,这时候天短。
怔了半天——多少感觉有点突然。
时间久了,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真的没什么,但要说到吃饭,这事儿真不多。
我总感觉有事,私下里还笑自己——真不顶事,一个“约饭”就把我搞得七上八下的。
我们这地儿虽属于鲁中山区,但冬天里的斜阳是特别地眷顾,下午三点多,落日就有“猫”起来的迹象了。那就下午四点吧,我在心里就犯起了嘀咕......
路程倒是不远,隔着一条沟堰——我们通称为“柳青河”,如果绕着沟沿走,也就二里路的光景。
隔着院墙,就听到了嘁嘁喳喳大人小孩的声响,透过几缕顺着灶间屋脊袅袅的炊烟,我忽然感受到了一股年味......最是人间烟火动情,我竟在这熟悉的老屋前嗅到了久违的那一抹情愫。
进到院落,才发现顺着南墙根处一溜停了三四辆电动助力车,屋里屋外人声嘈杂中到处是大人小孩的影子,都是熟人,简单打个照面,我应声到了堂屋。
老哥,嫂子,其余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女了,这老老少少的算起来不下十口人,热闹自不必言说了。
目睹这阵势,我心中有了眉目——对于这顿饭的意义,心下了然。
老哥是体制内退休,我们也是在他工作时因为一点业务的事而认识的,算起来有小二十年了。因为工作的关系而铺垫下的人脉让老哥的日子一直过得顺风顺水,家庭事业都可谓操持的风生水起。
但这种状况在两年前却被按下了暂停键——熟悉老哥的人都感觉出了他的日子有点急转直下。
退休后的他一直也没闲着,靠关系在一家单位谋得了做大锅菜的事儿,我们私下都喊他“大厨”,从月薪2200到两年前的4500元,老哥真得很满足了,我们也为他在退休之后能有这样一个“归宿”而感到欣慰——毕竟年龄在那里摆着呢。
只是老哥因为早年职业原因而一直沿袭下来的烟酒不离的习惯,让我们这些他身边熟悉的亲朋私下多少有点担忧。
以老哥的年龄,烟的事儿先不说,仅仅这喝酒,他是喝得有点多,有点频繁,我们的俗话就是“有点过量”。
事儿就出在两年前的秋天。
下午两点多,老哥正在班上拾掇零活,突然有同事发现他的面部扭曲,这种异常让同事直接朝他喊起来,但是老哥自己没有感觉,在同事们的解释和劝说下,老哥赶紧回家并在家人陪同下去了医院,一番检查诊疗下来,结果就是轻度中风。
班是不能上了,从以前的风风火火,到如今的家里蹲,我们这些他身边的人都目睹和感受了他在心理和身体上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折磨。人,其实是挺怕得病的,从不相信到默默认可,真得是一种衰老巨快的过程。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得病之后,人变得会特别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怀疑自己,质疑他人,之前那些从来不会在乎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此时却往往会在不经意里引发自己的焦躁和不安,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长此以往,老哥在家庭的地位真得是一落千丈,这个道德无关——谁家里有病人,都会有着切身的感受。
从之前家里的主心骨,到如今家庭矛盾的制造者,其实这也是老哥无能为力的事儿,我们作为他的亲朋都明白,但却真得很无奈。
当下,老哥的糖尿病已经到了中期,虽然是一直不间断地治疗,但是并发症却在所难免。
不能说两个儿子不孝顺,相较而言真得算是不错的了,但是得病之后的反差,不仅老哥,我也是能感觉的到的——虽说常理之中的事儿,但老哥心怀郁闷。
尤其是两个儿媳妇,之前是三天两头到眼前问候,通常都是每周老少家庭聚餐一次,这几乎成为了老哥引以为豪的事儿,他们家的这种和睦氛围在我们朋友圈是有口皆碑的,但如今......
小半年了吧......
老年房改造,村里所有的老年房几乎都批下来了,包括老哥一直住的这三间。
记得前几年,老哥有翻盖的打算,但是考虑村镇规划不允许,再加上自己年龄大了,也就压下来了。当下有了新规,眼看街坊邻居们都动手了,自己也不能矮半截,就和嫂子、孩子们商量盖房的事儿。
老哥的心思倒不是让孩子出钱——毕竟自己手里有积蓄,而是看看这房子该怎么盖,多宽,是平方还是二层,都得照量一下,不是钱的事儿,但和钱有关。
没曾想这看似顺理成章的事,引发了老哥家中从未有过的争执。
二儿子是不管不问,因为个人原因,日子一直过得不瘟不火,大白话就是“没有太多欲望”的那种。可是大儿子就是个强硬派了,自从我认识老哥以来,他大儿子就是“说话算话”的那种,尤其结婚之后,几乎当了半个老哥的家,直觉就是这么告诉我的。
实际上也是,其实吧,哪个家庭几乎都这样,总有一两个是家族中比较强势的。
这个大孩呢,除了在事业单位上班,私下还带着做点小生意,不仅人脉广,而且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在村里算得上有门面的。按照他的意思,老哥的这老年房由他自己出资翻盖,具体是平房还是二层再说,老哥就等着住可以了,但是等父母百年之后这房子自然归他所有。
至于老二,按照常理,这老年房在等老哥夫妻百年之后也是有份的,但是按照老大如今的想法,就是由他自己出资翻盖老年房,自己䞍受之后的房产,老二应该䞍受的呢,找人出面划价,多少给他点钱算完。
老二日子过得紧吧,期初也同意了大哥的意见,但是架不住他人的背后“唆使”,再说这房子的事儿,可不是那点钱就摆平的......
对此,老哥夫妻俩一直不同意,因为他们作为老人知道这老房子的利害关系,按照老大的做法,对老二有点不公平。
自从这事出现,家庭裂痕就出来了,几乎到了老大不上门的地步。
从之前的每周一聚,到眼下的逢年过节都几乎不上门,这给本就有病的老哥上了“眼药”。
所以,今晚这一出让我多少有点意外......
但直觉告诉我:终归是好事。
老大还亲手做起了烧烤,老二在拾掇配菜,两个儿媳妇也下厨了。
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看着满满当当的一桌菜,老哥招呼着我们“赶紧上桌”,当酒杯满上,老哥的家长做派诠释了今晚的一切。
老哥的身体较前一阶段有了好转,这当然是他最高兴的事了,还有就是房子的问题也透明了——老大老二都各自出资一万元帮助父母翻盖,等老人百年后弟兄俩平分房产。
这不就得了嘛。
对此,我没有多言,但是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我心中比喝这酒还熨帖——我想这是老哥一直期盼的,也是他身体安康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