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长来说,专注力绝对是一项排在前三位内,孩子必不可少的能力和素质。
当然,这对孩子自己来说,也是。
试想下,自己的孩子能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到废寝忘食,坐在钢琴前面手指飞舞到挥汗如雨,那是怎么一番美景?看着那么投入的ta,都不忍心打扰,甚至有点怜爱,小心翼翼地搭话:
“宝宝,歇会吧!”“不,妈妈,让我再练一会儿”。
“宝贝,喝口水吧”!“不,妈妈,让我再写一会儿”。
“孩子,去玩会儿吧!”“不,妈妈,让我再读一会儿”
孩子的回答坚定有力,画面是如此美丽。伴着这幅美景,妈妈感动地流下了幸福开心的眼泪。
不过,然而,你懂的。
现实总是那么差强人意。你期待的奋笔疾书左等未来,你想要的挥汗如雨右等也未见。
于是,真实的故事通常是这样的。
孩子好不容易在你的威逼利诱下,终于坐定了下来,开始写作业或者开始练琴,但你仍不放心,全程监工,全程督促。
ta扭扭捏捏,心不甘情不愿地,读着分,数着秒,挨到把功课做完,把时间耗尽,但学习的效果,练琴的质量无从谈起。这让你实在看不去,这不管怎么能行?
“再练一会儿”!“不,我要歇会。”孩子打算离开。
“再写一会儿”!“不,我现在好渴。”孩子准备离开。
“再读一会儿”!“不,同学叫我下去玩儿,你答应了的”。孩子起身离开。
此时的你,当然不会有幸福的眼泪,只想拿起棍子,让眼前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留下伤心的眼泪。
你不禁想问,眼前的这个孩子心里都在想什么,为什么总坐不住,为何总是心猿意马,无法安定?
要么拖拖拉拉,要么应付差事,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没法静下来认真做好一件事情。为什么不能按照你的要求,遵照你的节奏?
我想,孩子在进入你的节奏前,得先了解一下孩子自己的节奏。
对他们而已,这么小的年纪,心智生理水平发展远未完善,这使得他们在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调动大量脑部资源,这本身就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反应在行为上,就如同齐天大圣托世,猴子的化身,长着坐不住的屁股。时间稍长,就没有能力去控制住自己,必须东摸摸,西晃晃,一会儿干下这个,一会儿玩下那个。
特别是在要求他们去完成某项他们并不喜欢的任务时,哪怕就那么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坐一分钟或几分钟,都会很难,变得可望不可及。
的确,对于低龄阶段的孩子(3-5岁),他们的专注力可真的就那么几分钟而已(几分钟是实数不是虚数)。
不是他们不想多坐会而,而是他们本来就做不到。热锅上的蚂蚁,如何安分呢?
此时,当你觉得他们不配合时,不要强求,反而你所做的就是先进入他们的节奏,从他们能够专注的那几分钟开始。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忍住不参合,很重要。
那些热衷于上串下跳的的孩子,虽然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时间不那么长,但并不是说不能去关注。他们天生就有去探索的能力,所以可以专注,虽然就那几分钟。
此时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支配自己可以去专注的那几分钟,搭几分钟积木,玩几分钟玩具,读几分钟绘本,乱跑几分钟。
让他们随心所欲,允许他们不按照你的要求“专注”。
不过很遗憾,家长常常习惯参与到本是孩子自己支配的活动中,不接受这种初始的不专注,并替他们安排,美曰“教导,训练”。
搭积木得搭地像个房子,如果乱搭就得去教一教;
玩玩具也得玩出个名堂,得益智,不能瞎玩,得去教教;
户外活动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这里不能爬,那里不能上,呼来唤去。
孩子忙着玩,你忙着打扰。
当这些总是发生,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就在你的“参合”中消耗破坏,你破坏了孩子自己支配时间,专注自我的能力。
如果他总是受到外界打扰,就很容易感受到挫败。当总被推着走,很难有自己去体验的快感,也会失去自我强化学习的机会。孩子很难进入自己的世界,做到专注。
当孩子无法体验各种游戏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无法享受其中,专注从何谈起?毕竟,没人能在挫败烦躁中专注,何况孩子。
对于你所认为的益智的游戏,对他们而言,跟其他活动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也会很自然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儿。逼ta,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他反感,进而让他们失去对你的信赖,并产生抗拒。因为你对他的各种“纠正”,他会总感到被否定,于是他就总会表现出不配合和无法集中精力。这必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造成挫伤。
其实,只要是他们自己想去玩儿的,对孩子而言都是益智的。他们在自己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一定是全情投入,认真专注,且潜移默化。这是学习的的原始动力。这种状态本身就是益智。
让孩子愉悦,是孩子能够专注去做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
当家长保护好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体验到愉悦,不去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打断,他们就有机会不断积累起学习的动力,并源源不断。
ta是主,你是辅,ta才能体验到专注给自己带来的成就,并化作内在动力。
你是主,ta是辅,只会让他分心,感觉到不安,并失去动力。
不过你不是完全不能参与。
孩子好动,就跟着ta的节奏,先陪着ta动。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参与其中和ta分享,互动,但不要试图去指挥或操控。多给予鼓励,少去评价。
过多的操控,很容易造成赶着走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会大大削弱。
稍大时,等可以自己去阅读,做手工,画画,练琴时,他们也很难自己去静下心来,因为已习惯被赶着才会走,自己没有安静下来的经验。
孩子的专注力持续的时间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慢慢增长。先保护这种自然初始的随意,随性,和“不专注”状态。
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宁静的外在环境,他们的专注力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再到废寝忘食,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