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拆书帮第273期活动,这次来的都是熟悉的朋友~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环节
本次由于都是熟人,自我介绍便是按照最近做的事情和年后准备做的事情进行展开的。
梁乐乐:最近放假了开始整天带孩子、在中科院学习心理学相关课程,年后打算考教师资格证和继续向三级拆书家努力。
沙丁鱼:最近工作日在练习即兴演讲,年后打算咨询心理学的研究生考在职的研究生。
万慧洁:最近调整好状态、重新开始拆书,年后打算补觉为来年工作做准备。
葡萄枝:最近开始见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年后周计划成长小组、第二职业探索。
番茄:最近打算和老板聊一聊、可能会离职,年后分舵管理需要开会、向三级拆书家努力。
陈茉:最近在调节情绪、看书,年后准备找工作、践行早起。
张可彪:新手拆书家、程序员、演讲爱好者、太极拳爱好者。
王丽:基督徒、建筑、酷店(奢侈品)
赵健: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心理学
第二部分,拆书家拆书
梁乐乐-《说服别人只要三步》
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阅读书籍-书籍介绍-片段介绍-片段解释-作者介绍-R阅读-就疑问、结论、理由三点分别展开(疑问六种:what good why good how good what bad how bad why bad、结论可以一句话概括、结论需要理由作为支撑,强调了理由的重要性,理由可以用before…after…的模式)-使用自己例子(让公婆过年回家休息)-讨论案例中情景的应用-小伙伴分享-总结
首先检讨一下,最近归心似箭,不太能思考。加上这个片段中疑问的部分我从一开始看到就觉得自己用不上,受到固有认知的束缚在运用场景时没能很好地理解。
今天重新看了一下模拟了一下场景二的对话:
小李:乐乐,我看你老是分享去拆书活动的照片,RIA便签法真的有用吗?
乐乐:当然呀,具体原因我先买个小关子。首先你想一下之前你是怎样高效记住过书中的内容的呢?其实,RIA便签法和你之前所用的方法类似。不过它更倾向于帮我们实现从理解到应用的一条龙服务。之前我看完一本书一般最多只能回忆出一句金句或一两个新词,现在就至少可以记住一个片段了。重要的是这个片段还能及其容易的应用在生活中。现在,你明白RIA便签法的神奇作用了吧。
其实有时候等说完结论和理由再询问是否解释明白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昨天一直在想怎样回答,回答之后不能按照片段的内容接下去或直接接会很生硬,今天再一尝试发现曲线救国也挺好的。
万慧洁-《自信力》
慧洁拆焦虑六问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了之前阅读过的脱困四问,还有之前听拆书的时候对于分数的界定需要更加清晰的表述,比如1-2分的状态是怎样的,2-4分又是怎样的…。最受触动的就是她说到离职之后自信心重塑,其实我也是11月份换了工作,第一份工作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越不思考越无法破局,最后选择放过它也放过自己,明白了自己需要的工作是工作之余有自己的生活的状态,便没有过多犹豫就换了工作。或许长大的过程就是慢慢适应焦虑、开始迎着困难向上的过程。或许当时拆书家营造的状态足够温馨,很多小伙伴都说了工作上的想法,感受到现场弥漫着真诚的气氛,我又一次意识到或许拆书家就是这样神奇的存在,可以让大家更容易打开心扉并建立信任。
张可彪-《故事思维》
他所讲述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女孩的例子。其实伤仲永、拔苗助长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一旦放到自己身上总会觉得可能会有所不同,其实家长无形中的压力会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时代的进步、知识的迭代确实很快。如何面对日益更新的知识、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或许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好好想想。其实,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使用故事思维的好处了,但是如何说出吸引别人注意力并且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我们更加关注的方面。
最近重新改变了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安排,我发现其实掌控生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取舍的过程就是鉴别的过程,虽然不知道最终能到什么程度,但是就坚持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