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坐在窗前看《纳瓦尔宝典》。这本书我已经听完了,但还想亲自看一遍。这一章里写到: 其实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找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人,寻找那些最需要你的事情。我们需要找到天赋所在,积累专长。想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专长。可以回想一下,在海堤时代或青少年时期有哪些事情是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即使你自己不觉得那是一门技能,身边的人也会留意到。比如音乐天赋。专注力强,热爱科幻,上传游戏。喜欢八卦。
读到此,我放下了书走进了回忆的长廊。从小到大,究竟有什么是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好的呢?我真的也有天赋吗?
我想了很久。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新英语书发下来,老师还没开始教,我就自己翻看完了整本书,饶有兴趣。还当场学会了26个字母表。到了初中,天天埋头苦读,中考英语满分,其他也还不错。高中的时候英语科让我的名次总能排到较前面而不被几乎不及格的数学所拖累。所以我选择了做英语老师。可能也是冥冥中的安排,因为我喜欢并擅长。
我外婆是医生,卫生站的医生。很多很多人喜欢找她看病,包括不讲本地话的新莞人。我从小很喜欢和表妹去外婆工作的卫生站玩,还学护士小姐姐包药。后来到市区读高中了,我还是一放假常去卫生站探望外婆。有时发现新莞人来看病时,外婆并不能够轻易地听明白。我就顺势做起了翻译。这种搭起双方沟通的桥梁的工作,使我感到有心地喜悦。因此我立志成为翻译家。
当然,这个梦想没有成真。
但是现在想想,我一直都是做“桥梁”的工作啊。其实这并不是翻译家的专属。老师搭起的是疑惑与知识的桥梁,搭起的是心与心的桥梁,搭起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搭起的是无助与希望的桥梁。。。。。。尤其学习心理学后我就更有感受了。对了,心理学是我最近几年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不随大流读研,选择另一条道路。
我要继续寻找,继续积累。书中说一个人需要几十年时间累积他自己的专长。这一章里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那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还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在成为自己这条路上,没有人比你更擅长。
你的专长是什么呢?你想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