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厌倦了贞洁又郁闷的日子,又没有勇气过堕落的生活。
我和所有人一样,一半是同谋,一半是受害者。
——西蒙·波伏娃
讲个故事。
昨天半夜两点,我被一个电话叫醒。这个电话是促成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打电话的是我初中时期的朋友小乔,十几年的交情加上再无交集的人生,让她养成了不论什么事都向我倾诉的习惯。
这次的主题还是关于她的婚姻生活。她是前年结的婚,先生和她同一个单位,两个人都是体制内。我见过她先生几次,为人和善,看上去木讷,做事却透着精明,对她也还算不错。但是在小乔的口中,她先生完全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上进心、没有同情心的三无产品。
她的婚姻过成这样我并不惊讶。小乔属于城市里那种典型的“没主意”女孩。初中时就是个乖乖女。中考成绩不错,却选了家门口一所很一般的高中读书,大学也是就近,离自己家只有两条街的距离。父母帮着参谋,选了个稳妥的专业。毕业后走了走关系,进了体制内。没过几年就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正好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相处一年,双方家庭都还满意,于是男方买房女方买车,就热热闹闹地结婚了。
也是在她结婚三个月后第一次跟我打电话抱怨的时候,我才知道,她和她先生从没交流过彼此的生活理念,对对方的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念也全然不了解。
“那你们谈恋爱都谈什么呢?”
“逛街吃饭看电影啊,还能谈什么?”
可是生活并不只是逛街吃饭看电影那么简单。所以他们婚后矛盾才会不断升级,最终变成了我间歇性响起的午夜电话。
我看看表,已经凌晨三点了,她已经控诉了半个小时。我忍不住打断了她:“不如离婚吧。他在你眼里既然这么不堪,早点离婚早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分钟,她小声说道:“我倒还没想过这个。”
“那就趁这个机会好好想想,”我说,“你们价值观和生活理念都不一样,过不到一起的。”
电话那头她叹了口气,说:“你们这些在国外待久了的人就是太随便。婚哪能说离就离。我父母肯定不能同意。都是些小事,谁家夫妻不吵架的,凑合凑合就过了。”
呵呵,你也知道是小事,还半夜两点给我打电话?
然后她就开启了标准的抱怨模式。当初明明想去外地上个好大学,父母偏不让,给她定好了学校和专业;毕业出来想去外企工作,父母也不让,给她找了现在的工作;嫁给这个老公,也是因为父母催着结婚,没办法才草草结了。末了给我来了一句:“我觉得像你那样活得不管不顾也挺好的。我啊,就是考虑的人太多,身上责任太重,才会这么累。”
呵呵,呵呵,呵呵……
我的眼前蓦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贞节牌坊,她就站在牌坊的最高处,一脸悲悯又无奈地看着我。
挂了电话,彻底拉黑。
我反倒是睡不着了。因为我突然发现,原来“贞洁”这个伪命题一直都没有被推翻过。相反,它还无限扩大,对女性的桎梏不仅仅停留在性层面,更加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向。它具象于人们的言论中。管事业成功的女性叫“女强人”“白骨精”;管独立自主的女性叫“女汉子”;管外表美丽爱慕者众的女性叫“心机女”“绿茶婊”;管享受单身生活或者独身主义的女性叫“剩女”……人们给一切具有强烈人格体现的女性设置另外的标签,把她们和“女性”这个词对立起来。好像女生就应该无主见、顺从、无野心、无追求、安守本分、从一而终……
妈呀,好大的一座牌坊。
所以,太多的女生努力让自己和那些并不体面的标签划清界限,活成一个无欲无求的圣女,然后每每夜深人静时细数自己的不甘,咬着被子角默默哭泣。
她们说,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吗?
你畏惧的不是人言,而是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险。
你接受了父母选定的专业,因为你知道,如果将来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去向他们抱怨:“都怪你们,不然我早就成功了。“
你接受了社会普遍认可的生活方式,因为你知道,如果你过得不好,还可以看看身边的人,然后说,“都怪这个社会,大家都活得这么憋屈。如果我生在美国,我才不会是这个样子。“
你不是不能做自己,而是不想。因为你知道,迈出这一步之后,你将再无依仗。从此后你人生起伏成败都由自己负责,遇到问题,你再也不能责怪父母、责怪社会、责怪体制了。
你没有勇气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干脆弃权,活成一个幽怨的贞洁烈女。对那些勇敢做自己的人,一半羡慕,一半怨恨,恨不得立时给她们扣上放荡的帽子,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偶尔,你也会想起曾经的理想。幻想着等赚到钱/退了休/孩子长大之后,立马和眼前的苟且做个了断。去走很多的地方,谈很多场恋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睡自己喜欢的人。
可一旦给你机会,你又会马上找出一百二十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保持现状。
“我都读了六年金融了,硕士都拿到了,现在换专业不是太浪费了吗……”
“我们都在一起这么久了,虽然我心里并不接受他,可是如果放手,可能下一个还不如他呢……”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沉淀成本(sunk cost)。错误的决定,如果不马上断舍离,你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不信,看看贾静雯再婚后幸福的红润,和郑爽日渐枯槁的形容。
成立“硅谷佳人”以来,我采访了太多活得“不管不顾”的女性。材料学女硕士进入媒体行业,最终成为中国的时尚教母;纽约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转型当起了生活品味博主,登上了瑞丽杂志……这些例子数不胜数。还有我,一个典型金融女,居然做起了女性新媒体的主编。
这些断舍离中,没有谁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们有的,只是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对自己的信任。
我明白,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经历着各种恐吓。我们被教导人性的懒惰、贪婪、虚荣,好像不被鞭策就无法前进,不被压制就会膨胀。因此我们习惯依附权威,就像人质对绑匪产生的依赖。
一直以来我都在和自己的本性为敌。我深信人性本恶,只有不断砥砺和修正,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开始创业这一年,我活得无比任性。就像是一直往左走的人,忍不住想看看右边的风景。我对自己放纵、顺应、奉承,期待着堕落和毁灭。
可结果并没有那么坏。相反,由于真正顺应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我更加积极,更具行动力,也因此获得了一些世俗意义上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内心的欢愉与平和。
所以,成功并不一定以痛苦为前提,生活也不该以压抑本性为代价。
如果你厌倦了贞洁且郁闷的日子,如果你对自己还有哪怕一点点的信任,就请去过放荡的生活吧。
去他妈的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