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正午是无比炎热的。太阳从早上一直烧到了中午,早就看不出是什么形状了,只有白色的火焰在天空中肆无忌惮的跳跃着。偶然有一股细风划过,也被瞬间蒸腾的支离破碎了。所有的生物都悄悄地躲到了阴凉处,等待着黄昏的到来。只有知了伏在树叶下畅快的叫着,"刺啦刺啦"的像是在锯木头。
母亲把这时候的太阳叫做"毒日头"。也许母亲是觉得在地里刨食的农民,日子本来就苦,太阳还如此的不近人情,多少有点狠毒。小亮子则以为是太阳有毒,刻意的将胳膊伸出窗外,试了几次却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也就不在理会了。
但是,母亲依然不让小亮子出去玩耍。母亲说中午就和半夜一样,不是人活动的时间。小亮子想说自己睡不着,就是想出去玩,但他又不愿让母亲担心生气,只好乖巧的躺在土炕的一角,不说话,不敢动,眯着眼假装睡觉。
小亮子睡不着是因为小军子。
小军子和小亮子是邻居,也都在村小学读书。小军子虽然比小亮子只大了三岁,但是个头却比小亮子多出一大截,身板也十分的强壮、威猛,浑身上下有数不清的疙瘩肉,活脱的一个银背大猩猩。而小亮子就是一只给大猩猩抓虱子的猴崽子。
在这个以种地为生的小山村里,劳动力就是资本。谁家的劳动力多谁就能把土地给侍候好了,谁能把土地侍候好了谁就是村民心中的模范,也就是村里最富有的人。这个方面小军子明显要比小亮子强很多。村里人见到小军子的时候都会夸赞小军子壮实,将来一定是一把好手。小军子听着无比的舒坦,小军子的家人也是一脸的骄傲。当村民们见到小亮子的时候就会嘲笑:"你是从哪个山上跑下来的猴子呀!吃玉米还是吃土豆呀?"小亮子也不生气,只是嘻嘻的笑。
小亮子有个绝活:摔包子。包子是用纸做的,两张大小相同的纸交叉在一起,将四个角折叠起来扣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正方形的包子。摔包子靠的是包子落地时的风力,所以摔包子的时候胳膊和手腕都要用力。还有就是叠包子的纸越硬实越好。为了增加包子的力量,往往还要在包子背后的兜里再装上一些硬实的纸片。小亮子的包子都是用教科书最外层的书皮做的,一个个身形健硕,威风凛凛,就像是冲锋陷阵的将军。小亮子摔包子时会仔细的观察对方包子与地面的缝隙,然后手腕一抖,风儿便像长了眼睛一样钻到了对方包子的身下,小亮子赢了,对方的包子也就变成了小亮子的俘虏。小亮子的摔包子技术是全校第一,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只要遇到小亮子都会败得一塌糊涂。同学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摔包子看亮子"。不过小亮子虽然总是赢,但拥有的包子并不多,因为他都把赢来的包子还给了同学。这更让大家对小亮子肃然起敬了,同时也让小军子无比的嫉妒和憎恨。
放学了,小亮子和同学们一样,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欢快的飞出了教室。小军子追上来,说要和小亮子玩摔包子,小亮子本来不想和这个总是输包子还总是趾高气昂的家伙玩,但小军子说赌注是一瓶"酒枣",小亮子便兴奋的答应了。
酒枣是用米酒将上好的秋枣泡起来,密封腌制一个冬天才能吃的一种食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酒枣还是相当的稀罕的。小亮子也就是在很久以前尝到过那么一颗,那种香甜和美味一直萦绕在小亮子的脑海中。小亮子早就知道母亲也腌制了一瓶就埋在地窖里。小亮子叫嚷了好几次,母亲都说要等父亲回来才能吃。
夕阳拖着长长的尾巴落山了,天边的云朵披着赤色的烟霞也慢慢的隐退了,远处的山路上,耕牛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响,劳作了一天的老人们回家了。小亮子和小军子的战斗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