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就喜欢回忆,面临退休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望自己所走过的路。追思往事,奶奶让我难以忘怀,她陪伴照料我度过了孩童和少年时代,奶奶的特殊身份,我对奶奶的怀念和感恩,促使我有强烈的愿望要将其记录下来,表达出来。此文大概于两年前开始动笔,工作有闲,有心情就会在办公室写上一点,中间曾经搁置过一段时间,部分内容参考了本人1978年3月22日的日记,现在终于成文。由于时间太久,记忆难免不全不准,个人的视角也难免狭窄,希望亲们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谨以此文告慰奶奶。
本文五千五百多字,从分六天连载。
三
除了操持一日三餐,奶奶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在那个生活普遍艰辛的年代,奶奶当时身上的家务担子其实一点也不轻。当时我们家住单位宿舍,是利用原来大户人家的住宅隔开分成一家一户,类似七十二家房客的格局,用于间隔的木板约一公分厚,两米高左右。厨房、洗澡房、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屋有一些年头了,承载了那么多人的生活下水道不堪重负,为避免堵塞,厨房污水还要装在木桶里,满了之后再提到二三十米外大街傍的下水道去倒。那时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洗衣机,换季要洗蚊帐、被罩这些大家伙时,我也给奶奶帮忙打下手,为免打井水辛苦我们还到过离家后门有好几百米远的稻田旁的水渠去洗。高小以后每当放学回来,我常常会被奶奶叫去担水,我家住的地方离水井有上百米远,虽然有时极不情愿但看看到奶奶整日操劳,也不得不为她分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奶奶的外家也在韶关市区,孩童时多次跟奶奶到过韶关的舅公家(奶奶的弟弟),据说舅公家过去是做药材生意的,从住宅看过去的生活也应该是过得去的人家。可能家庭的养成和过去成长环境的熏陶奶奶的生活还是比较讲究的。尽管当时的条件艰苦,但她把我们兄妹几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她是个很爱清洁的人,一天到晚很少坐下来歇一歇,收拾这收拾那地忙。我家屋内地面铺的是地砖,奶奶不时地会用水抹地。用麻包袋剪成抹布,端一盆水,蹲在地上一块砖一块砖地擦。那种地砖是当地土窑烧制的硬度密度都不大(现在已没人用),清洁完地面水盆里的水也变成了与地砖一样的泥红色。当时屋外的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条件其实用不上这么讲究,但奶奶还是不辞辛苦,碰上过年过节或有时间总要将地面擦上一遍。我曾经试过帮奶奶拎抹布,麻包袋湿了水之后又重又大费劲极了,倒水还得提到屋外大街旁边的水沟去,是辛苦的体力活。
当今天自己也有了家,有了现在舒适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后,回想当年感慨万千,更体会到奶奶当年承担全家人家务重担的辛苦和不易。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得益于奶奶的要求和陪养,让自已在分担家务的过程中形成了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可能从小目睹被奶奶感染,我现在对自已家的清洁卫生也特别在意,不管工作多忙也养成了分担家务劳动的习惯。小时候经常跟在奶身边看她煮饭,帮助加柴添火,虽然没有实际操作,但对家庭日常的烹饪常识耳濡目染,以至到现在我有时能对家人做的菜式“说三道四”,给些参考意见,潜意识中应该是早年与奶奶朝夕相处给我在这方面留下了一些烙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