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心灵的《桎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斯蒂芬·茨威格有一篇中篇小说,名字叫《桎梏》。

小说描写了一个与爱妻一起侨居在苏黎世湖畔的画家,有一天早上突然接到了一封本国通知他去服兵役的信,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本国驻苏黎世领事馆办理相关手续。

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了,平静的心灵就此掀起了波澜。他显然是个反战的人道主义者,他本能地想逃避,妻子也坚决鼓励他逃避,不予理睬这封信,至少是寻找理由推迟几天。但是他好像听到了魔鬼的召唤,他的灵魂好像被魔鬼套上了枷锁,他的肉体不再由自我主宰。

熬过一夜的辗转反侧,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鬼使神差般的赶到了领事馆,幸好此刻才早上七点半,领事馆上午十点才开始办公。这两个多小时又让他暂时找回了自我。他徘徊在街头,在心中打着腹稿,并且还专门整理了头发,买了装门面的手杖和手套。他计划着要像一个坚定而又冷漠的绅士一般,与领事馆的科长进行一次掌握主动权的谈话。他的功课做得很到位,怎样开头、怎样转折、怎样收尾,在哪里变脸色、在何处起高腔等,都反复就行了推敲。终于等到了上午十点钟,他像一个充了气的皮球,器宇轩昂地走进了领事馆。可是就在刹那间,他的皮球就泄了气,他又回到了六神无主、惶恐无助的状况。他像个机器人一样回答着领事馆科长的问题,乖乖地在有关文书上签了字,还不失礼貌地对科长道了谢。

虽然不过是一部中篇小说,看点却是不少,促使人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国家主义至上还是人道主义至上的问题,为了国家利益是否就可以践踏人性的问题。比如,女主人公让人感慨至深、感动不已的爱情观,等等。但是读来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如小说题目所说的“桎梏”二字,那种常常是无影无形的、却又常常是如影随形的心灵桎梏,那种侵入我们的灵魂、欺辱我们的自我的精神桎梏。

在一些时候,在一些事情上,我们常常处在一种身不由己、不能自持的状况中。表面上看,我们或是被一个声音所左右,或是被一个场景所挟持,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每到这种时候,我们的理性判断和价值主导都自动退场了、悄无声息了,我们似乎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附体了。

斯蒂芬·茨威格不愧是心理描写的大师,《桎梏》这部小说简直称得上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案例解剖,让我们如身临其境、如身处其中,让我们的每一次心跳都与主人公的心跳同频同向,让我们的每一丝懊悔都与主人公的懊悔一样强烈,让我们品味切身感受、承受切肤之痛。

内心强大是现在许多人经常提起的一个词,有时是用于对他人的赞誉,有时是用于对自我的期许。内心强大的集中体现,就是在关键时刻要能挣脱心灵的桎梏,要能够稳住心神、稳住自我。

我们都是想让内心强大一些的,闲来读读《桎梏》这部小说,体会一下,思考一下,自我剖析和校正一下,应该会有收获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桎梏 太太通菌睡着,发出圆润而大声的呼吸。她微张着嘴,似乎要笑或说什么,她年轻、丰满的胸脯...
    精神灿烂阅读 844评论 0 0
  • 听着的雨声音,像悲伤的歌曲,榕城滂沱的大雨如此的孤寂。站在阳台上的我细品着雨花的我,在想些什么呢?空白的天空,空白...
    使帝嘎子阅读 305评论 1 1
  • 第一次与简书相遇,便爱上了她。
    朱朱780917阅读 97评论 0 0
  • 重来又如何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惰 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一个傻子罢了 虚度光阴 消耗生命 还没有感到可耻与自责 这样的...
    恍然如初SAZR阅读 329评论 0 0
  • 最喜欢的关系是,你坐在我身边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我不会难为情,也不会脸红心跳。而是觉得这样很平淡。 就连坐下...
    可爱的学长阅读 37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