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始,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时间利用率是什么?
当你发觉日子过去的飞快,而你又一无所获时,那么相对于刚过去的那段日子而言,你的时间利用率一定低下。
相反,若这段日子同样过去的飞快,之后你在总结、复盘它的时候,认为它并未被你虚度,那么你的时间利用率就高。
历史上牛人的时间利用率向来“居高不下”。
鲁迅,原名周树人,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他更多地存在于学校的语文教科书上,而他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善用时间。
鲁迅十二岁时,在绍兴城读私塾,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时间统筹,最大化时间利用率。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然而已经取得很好成就的他,在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的情况下,还不肯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每夜都要工作到凌晨才罢休。
一日之计在于晨,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句俗语,其中道理也在诉说善用时间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不乏仁人志士深谙此理并躬行实践。
东晋时期有一位杰出将领,名叫祖逖。祖逖年少时即志向远大,在凌晨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其实不仅在中国,国外的许多名家亦不乏将此理践行并发扬光大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连续9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他36年来养成的作息:凌晨4点起床,不用闹钟,到时间点就自然醒,起来以后泡咖啡,吃点心,开始一天10页、每页400字的规律化写作。
前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多年以来,6点起床,雷打不动的阅读5份报纸,9点进入办公室,他80%的阅读都在早上完成。
善用时间的例子不胜枚举,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呀!
很多人时常感慨:听过了许多大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被告知的,往往是做什么(what to do )居多,却很少有人像黄石公传张良兵法一样,具体地教我们怎样去做(how to do )。
今天在简书上,我分享一个自己已经亲身实践并持续受益的小方法。这个方法是我的一位数学老师教给我的,她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会永远感恩这位令我受益终生的可敬老师。
我是一个自学者,在家自主学习从中学到大学的课程,当然也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写作。
以上照片均来自笔者本人,是鄙人学习生活的一小部分记录,篇幅有限,不便全部展示。
这些照片一部分是我近20期已经执行过的周计划表。在周计划中,我们将一周划分为7天,再把一天的时间分为AM和PM,这样一来,时间细化,更容易精确把控每一分钟的时间利用。
另一部分,是我本人学习上的一小部分变化,通过自律计划的有效约束,我最大程度的锻炼了自己,无论是心智、能力都不断地迭代更新,真正做到了持续。
自从几年前我开始使用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这样的系统方法后,我的时间利用率呈指数级增长,并且不知不觉产生了“马太效应”——随时间利用率一同提升的,还有自学能力、学习效率。
相信聪慧如你,看到这里已经足够理解上述文字。那么话不多说,我建议你,当下便开始行动!
At this moment, you will never come again, and you will lose this moment forever.
此刻过去,便永远不再来,你也将永远失去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