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十点半的地铁》在2016年的《中国好歌曲》中因刘锦泽的演唱而初次走进大多数人的视野,而后又因李健在《歌手》中的抒情演唱而被大家熟知。刘锦泽把在末班地铁里看到的故事,都写进了歌里,唱出了每一个漂泊者的心声,满满的画面感。
—— by Lee 先森
歌曲《十点半的地铁》的原唱刘锦泽,是一个长满了络腮胡的东北汉子,在粗犷的外貌下,他却有着一颗温暖细腻的心,他和生活中的你我一样,奋斗着,奔波着,疲惫着,也坚持着,憧憬着……
静静的听着这首《十点半的地铁》,刘锦泽用他沙哑的嗓音描绘了夜幕下大城市地铁上的众生相,简单、温暖、又引人共鸣,不管是创作还是唱法,在刘锦泽的演唱风格与歌词中,仿佛可以看到一丝李宗盛的影子。
01
每个背井离乡
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
心中都有团没有熄灭的火
在《歌手》节目中,伴随着“音乐诗人”李健浅吟低唱的旋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深夜十点半的地铁上,那一张张为生活奔波劳累的面孔和疲惫不堪的身躯……它是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很多人的回忆。
刘锦泽和李健用各自的演绎方式赋予了《十点半的地铁》这首歌不同的感觉。相比于李健的清幽空灵,刘锦泽则是具有穿透力和沧桑感的声线,似乎更像是地铁上真实坐在我们身边的那个疲惫不堪的人。
“城市的夜在头上,沉默经过它的心上,尽管它千疮百孔,仍在夜里笑得冷艳漂亮……”,虽然说的是城市的夜,但也表达了压在肩上的压力以及背负的希望,再回过来看“千疮百孔”的诠释时,有种不解其中味的惆怅。
在这首歌里,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曾经或现在的影子,它可能发生在身边每个人的身上……但幸好,有李健,有刘锦泽,有这样的歌手,将这些平凡人的面貌刻画在了歌里。正是因为每个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心中都有团没有熄灭的火,所以更会引起共鸣。
02
我已疲倦了
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
沉重的/烫手的/在这里都可以放一放
等到了站下了车/余下的路还有好长
不去想/管它呢/让风吹在我的脸上
好的音乐,总是源于生活,《十点半的地铁》的歌词中关于小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像是我们身边最为寻常和普通的你我他,但是把这些揉碎在音乐里,显得你我他都是那么的渺小,又是那么的心酸。
每一个搭乘地铁穿梭在大都市的人,都曾观察过身边形形色色的过客,大都市生活的疲惫里带有一丝温暖,载着漂泊,也装着这世界的善意,纵然城市千疮百孔,还有温柔的风,轻轻地吹,轻轻地给我们安慰。
无论是靠在陌生人肩上沉睡的胖女孩,还是坐在对面打鼾的中年大叔、旁边左摇右晃的阿姨,抑或是聊着八卦的年轻妹妹,这些是晚上十点半后,地铁里才会有画面,早高峰地铁里的麻木和推搡,只有在这个时间才会转换成短暂的放松和无奈的、沉重的疲惫感。
03
末班的地铁里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
每个人好像都有各自的心思
疾驰的铁皮车厢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各样的故事,在外拼搏的你我他都曾置身于夜晚十点半的地铁,见过形形色色的夜归人,每个神态各异的面孔上,都写着不同的心情,诉说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尽管生活早已千疮百孔,可我们仍要从一站到达另一站。
地铁作为目睹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拼搏的见证者,我们的心酸和廉耻,都曾被它无限的包容和接纳。
十点半的地铁,写满了人生的百态——有人安静,有人聒噪,也有人抱怨……但每个人每天都一样,跟着一辆地铁,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为了各自的人生而奋斗。
记得有一段日子总是加班到深夜,那个时候通往住处最晚的一班地铁是夜里十点半,每当快步踏上末班地铁的那一刻,整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松弛下来。
末班的地铁里稀疏得坐着不多的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每个人好像都有各自的心思……
有人坐在那里,开心地盯着手机屏幕,期待着下一站;有人可能刚刚经历了挫败,斜靠着车厢门,偷偷流泪,怕人看见;有人满身疲倦的瘫软在座位上,抬头闭目,是在想着还未完成的工作报告?计算着下一季度的房租?还是在思考自己到底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晚上十点半的地铁,微笑着接纳着这一切,路过一站又一站,见证过无数个陌生或相同的故事,一样的车厢,一样的我们,却是千姿百态的人生。
但最后,我们终究都要下车,余下回家的路,可能还有很远。而第二天,我们又要一头扎进地铁的人流中,拥挤、压抑、嘈杂,但同时也自信、勇敢、精神饱满。
十点半的地铁,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车厢记录着我们的似水流年,悲伤的、难过的,沉重的、烫手的,在这里都可以暂时放放,疲倦了,可以在这个短暂的栖息地进入梦乡,这是唯一不失眠的地方。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十点半的地铁风驰电掣地从站台呼啸而过,焦急的人总是盼望着,如同盼望着他们的未来。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怀揣故事,脚下匆匆。
十点半的地铁,送走一个又一个在睡梦中醒来的人,那些悲伤的、难过的、沉重的,在这里都得以释怀。
每天奔波在城市的边缘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在与疲惫生活的正面交锋中
有什么被搁浅?又有什么被遗忘?
十点半的地铁
愿每一个人都有座位
愿每一个人都有人陪
十点半的地铁里
有很多人的故事
你的故事又是哪一个呢
如果你也有故事
欢迎在页面底端留言与Lee先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