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工作中特别能干、勤快,而回到家中就变得懒惰;有些人可能在外面是一个老实人、老好人,但回到家里就变得飞扬跋扈、霸道不讲理。有些人自信、热情、充满活力;而有些人却自卑、封闭、缺少生气。
前一类人是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后者是不同人的性格特质。我们会不会好奇,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量体,而能量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我们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身体中流动的能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变成了现在的自己。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能量通过内化或外化的形式表达,形成了生活中的不同样子。
身体中的能量,必然要通过外化或内化的形式表达。如果我们外化的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那心中就一定会有一个相反的形象与之对应。而这个形象如果在另一个空间表达出来了,就是另一种外化,如果没有表达出来,就会通过内化的形式对我们的潜意识产生影响。
正视我们生命中的能量 自由伸展遇到真实的自己
武志红老师把人的本能归纳为,自恋、性和攻击性。人的本能,是人的自我力量的来源。而现实生活中,这些本能,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不好的,需要压制的,压制就是在阻断我们生命力量的流动。武老师曾用《蜘蛛侠》系列电影来解释“攻击性”这种能量。在《蜘蛛侠》三部曲的第一部中,纯白色的蜘蛛侠是一个羞涩、封闭、宅,甚至总是有点弯腰驼背的人物形象。当时的他,只有爱和真善美,但似乎缺少了一些魅力。第二部中,因为外星的黑色能量附在了蜘蛛侠身上,他立即化身为带着点邪气的男人。而结果是他一下子变帅了,走路昂首挺胸,浑身都放着电,具有了超凡魅力。第一部电影中的蜘蛛侠,相当于把“攻击性”内化了,把攻击性压抑的结果,就是外化出来了就是一个羞涩、封闭、宅,甚至总是有点弯腰驼背的人物。而在第二部中,蜘蛛侠外化了“攻击性”,没有将攻击性视为不好的,做武断的评判,于是,攻击性的能量得以在他的生命能量体中循环,最终迸发出更有魅力的能量。
生命的能量,没有好坏、对错、高低之分,正视生命中的能量,学会利用,让能量流动,会给我们的生命增加活力。
放下思维和意识中的我 寻找身体和潜意识中的我
“思维”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本质上来看,思维的价值在于分析,即理解事物运转的方式和规律,但它最容易让我们迷惑的就是评判机制,思维习惯于对事物做判断,区分对错与好坏。我们常常认为“思维”就是“我”,于是被“思维”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身体和潜意识中的我。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重要的考试、面试中,会产生身体紧张的感受,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用“思维”控制了自己,把“思维”当成了全部。而在体育竞技领域,对身体自我的感知能力是竞技高手经常能体验和需要修炼的。例如NBA超级明星比尔?拉塞尔说:这就好像在用慢动作打球,我几乎能够预见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动作,下一次是怎样投球得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所谓的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就是把关注点放在身体的感知上,而不是纠结于自己有没有做好,用思维的惯性去约束自己。
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和“身体”构成了自我的全部,就会更好的觉知“思维”的惯性,避开“思维”的评判陷阱。而多练习用身体去感知,会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痛苦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选择让生命更有韧劲
《一念之转》一书中,作者拜伦?凯蒂说,“痛苦,是在向你显示:你还有些东西有待省察;而且也向你显示:使你觉察不到爱的障碍就在那里,那就是痛苦的目的”。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说,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相的某种形式。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武志红老师说,痛苦就是不被我们接受的体验。另外,我们越是自恋,越是对自己的想法执着,特别是对我们关于别人该如何的想法执着,也很容易导致巨大的痛苦。
再说一个武老师自己分享的生活中的例子。“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在洗碗,一个碗洗了三次才洗干净,我突然意识到,这里面有点不对劲。这么简单的事,我为什么做成这样子?于是,我放松下来,试着去体会,到底是什么东西影响着我,让我不能好好洗碗。
很快地,我捕捉到自己心中的一股怨气。我在洗碗的时候,似乎在对着一个人抱怨,这个人可以说是我当时的女友,也可以说是我的妈妈。
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小时候,在妈妈面前,我是一个乖孩子。现在,在当时的女友那儿,我在做一个任劳任怨的男友。于是,我看似主动地在洗碗,但我其实不甘心,在对着她们抱怨,凭什么是我洗碗?为什么不是你做?
这种抱怨声似乎很微弱,如果不仔细觉知,真是听不到。然而同时,它又似乎非常强,就像是一堵墙,将我和洗碗这件事割裂开来。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继续去捕捉这种细微的怨气,不评价、不判断,只是去体会,让这股怨气和围绕着它的一切东西流动。突然,有那么一刻,我的怨气彻底消失了,我全然沉浸到洗碗中,这时我感觉到水流流过手的感觉舒服极了,即便用手轻抹餐具上饭渣的感觉,都是完全的美好”。
痛苦是思维的判断和身体的对抗,当我们了解了痛苦行为背后的机制,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记:关于生命的主题,是一个非常宏观又复杂的探索过程。通过对武志红老师心理学课的浅显的理解,我想分享给你的是以上三个主题。生命的有趣,可能就在于不断的觉知、发现、自我挑战。我的体验还很初级,讲不出自己的例子,希望通过武老师的例子,能给大家启发,祝福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活出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