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和信仰,哪个更有力量。




枪炮和信仰,哪个更有力量?

有人说这是个伪命题,枪炮也是信仰的一种,武力信仰。

就当做一个真命题,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命题,我不擅长,也不敢来碰,只是在《侣行》阿富汗那期,站在满目疮痍的战火现世,梁红对着老张问出了这句话,我也问了问自己。

很难回答,真的。

什么是信仰?

百度百科说,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主管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

词典里,有关学者们是这样解释的: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也就是说,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准则和态度。

还有一句话这么说,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

信仰有很多种,各种主义,各种论,各种宗教,各种观。但无论哪一种,给予己身的都是一种安全支撑与希望守候。

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有多少信仰成全了那些烈士和伟人的舍生取义。

文天祥从容就义说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方志敏赴死前喊出的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苏格拉底喝下毒药前说,“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谁也不知道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马丁.路德对罗马教廷说宣誓,“这就是我的立场,我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愿上帝保佑我。”

拿破仑临死前说,“世间有两种武器,信仰和利剑。在短期内,利剑可能凌驾信仰之上,耀武扬威;从长远看,信仰必将打败利剑。我曾经统领百万雄狮,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

歌德晚年则这么说,“世界历史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都只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即使它也暂时地夸耀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也会飞快地逝去。”

枪炮和火焰,驱逐和死亡,暴力和鲜血,将人间变成地狱,生命在枪炮中陨灭,房屋被炮火吞噬,悲哀颓丧在空气中弥漫,这是枪炮的力量,某一时段的征服。

但,这一时段可以支撑多久?

巴米扬大佛被炸毁,他们以为可以一同炸毁那个民族的信仰。

然后,即便只是一个大佛光影的重现,带给那些民众的振奋与激动,也足以点燃他们心底最深处信仰的力量。

所以,他们说,

枪炮带来了毁灭,信仰给予了新生。

枪炮可以决战,信仰带来黎明。

枪炮只具有杀伤力,信仰却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

然而,他们还说,

有了枪炮,可以改变别人的信仰,有了信仰可以改变枪炮的方向。

枪炮,信仰,对于人的灵魂和国家的灵魂,都产生着作用,

或让其臣服,或让其沉浮,或让其陈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细体会 一种莫名哀伤 就像 远航的孤帆独行二十年后捕获一头深海大鱼的哀伤 遇见鱼时我感到不安 不是柏林墙的筑起 ...
    解夏的遗书阅读 297评论 0 4
  • 以前的我经常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知道很多大道理,但又怎样,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确,小的时候红色教育,小学看了...
    聪聪那年与自己对话阅读 322评论 0 0
  • 任何带着期待出发的旅行都是NB的,我和世界对彼此都很好奇,就像是遇见平行空间的另一个自己,而远方很远,步履不停……...
    菲乐阅读 314评论 2 2
  •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
    子衿的7阅读 676评论 0 0